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混乱房产市场,映射政策失语
  • 2013年1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本报评论员 齐绍安
  近日,本报记者从主管部门获悉,东营市近千家房产中介仅有34家备案在册,其余均属无证或缺证经营。较低的行业准入门槛,丰厚的市场利润,让不少投资者趋之若鹜。但与繁荣房产市场相对应的,却是“没有强制执法权,监管起来很尴尬”的无奈回应。太过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房产市场便容易滋生“阴阳合同”、“虚假房源”等浑水摸鱼式的“淘黑金”浪潮。(详见《黄三角早报》A04版)
  出于便利考虑,依托房屋中介租房乃至购买二手房成为许多人的第一选择,一定程度上使本就狂热的市场继续增温。不难发现,不少房屋中介的玻璃门窗上张贴满满的房源信息,走进内部,却发现只有一部电话,一张桌子,一台电脑。稍微像样的中介,充其量在墙上挂一张营业执照,殊不知,这些多如牛毛的公司或交易所,多为临时设岗的“游击军团”。
  《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一个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房产中介公司须同时满足三大条件:一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资格认定、登记注册、已领取营业执照;二是在房地产管理部门备案登记;三是具有经纪人资质。但因为缺少市场监管的权限,主管部门只能隔岸观火,成为只批不管的文书“衙门”。
  政策失语,自然会造成房产市场的嘈杂无序,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主管部门与商家类似猫和老鼠的关系。在遍地乳酪的诱人香味之下,老鼠当然不会理会被拴在墙角的老猫,政策大环境的束缚,即使再强的捕鼠能手也只能束手无策。对应而言,缺少天敌的各式房产交易所,在没有违法成本的市场环境下招摇过市,绞尽脑汁获得遍地的乳酪。
  “黑户”房产交易所的过度泛滥,疯狂地抢占市场资源,反而将一些正规房产交易公司“逼上梁山”。因为资质考核和人员培训等成本高于“黑户”,一些正规房产交易公司不得不抬高中介费用,如此一来,市场的天平自然有所倾斜,迫不得已,有些正规公司又被重新卷入“法不责众”的群殴式江湖。如此一来,最终受损的无疑是房屋买卖双方,比如通过暗箱操作制定“阴阳合同”,将买卖双方各宰一刀,积压优质房源、坐地起价等种种恶行,让人可怒不可言。
  按现行规定,房管局可以对黑中介进行经济处罚并责令停止中介服务,但并没有规定相应的执法权。另外,处罚还包括收回房地产经纪人资格证书,而证书由工商局管理下的行业协会颁发,房管局也无权收回。
  如何规范乱象丛生的房产交易市场?这一议题已经被媒体热议许久,但部门权力的交叉或者隔离,让房屋交易主管单位也束手无策,纷纷期待新政或新法律的出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