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12日
作者:
-
【PDF版】
|
|
|
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大批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佛教石造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皆公寺石造像。 这尊石造像1976年出土于山东省广饶县李鹊镇南赵寺村东井内,因为这里原建有皆公寺庙,因此该碑称皆公寺石造像。造像完整无损,石质呈黄白色,形体较小,题材新颖。通高50.5厘米,座高10厘米,座宽31厘米,座厚12厘米。与其他大型佛教造像形成鲜明对照,为国家一级文物。 石造像顶为火焰形碑头,中雕半身弥陀小佛一尊,高8厘米,头为肉髻,身披双领下垂式袈裟,双臂盘于胸前,后有火焰纹项光,下身化作莲花台,被二飞天承托。飞天手持宝珠,上身裸露,下身着露脐兜脚裤,帛带飘飘,如在空中飞舞。向下有二飞天双手持排箫,一奏一止。 造像中部为该像主体。正中雕阿弥陀佛像,高28厘米,肉髻发式,上嵌宝珠。双耳垂肩,面相丰腴。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左手扶膝,右手抬掌曲二指,善跏趺坐于方形座上,赤足各踩一小覆莲台。佛身两肩处左右各雕一古印度神话中的怪兽——摩羯鱼。项光为素面火焰纹形,边缘凸出石面。紧靠主佛像两侧各浮雕一弟子,光头赤足,双手抄于腹前。在弟子外为左右两菩萨,高20厘米,内着圆领兜裙,外披纱帛,头戴花瓣形宝冠,宝冠内刻化佛。均一手戴镯曲于胸前,一手提领帛带,赤足立于圆台上。 石造像下呈阶梯式平台,台基正面中间圆雕一裸身力士,头手并举主佛莲座,左右为护法狮,对称回首相向。下两角各浮雕一持剑天王,头戴战盔,上着覆膊,下着战裙,足穿长靴,颇显威武。左天王右臂撑胯,左臂上曲,手握长剑支左膝,右腿直立,左脚登阶;右天王与左天王同姿而立。 从题材、纹饰内容及风格特征来看,该造像碑应属唐代作品。整个造像形体美观大方,小巧玲珑,雕刻技法纯熟,是我国古代佛教造像中一件艺术珍品。该造像碑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尤其是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和雕刻艺术有很重要的价值。 (作者单位:东营市历史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