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12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10月11日讯(记者 王逸飞) 11日上午,东营留学人员创业园揭牌仪式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软件园举行,此次揭牌的留学人员创业园,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建,创业园的揭牌也意味着高层次海归人才在东营创业有了新的发展平台。 今年9月5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函复与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将在政策扶持,人才技术引进,信息共享,宣传推介等方面予以支持,以吸引和支持海外高层次流血人才来东营创业。据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人员介绍,东营留学人员创业园是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资源整合、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坚持服务为核心和软环境建设为重点,并且致力于留学创业环境优化、科技孵化体系及服务平台建设而打造的高层次创业舞台。 据了解,在载体建设方面,创业园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孵化大厦、中试车间及东营软件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在平台建设上,围绕石油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企业发展需求,留学人员创业园先后打造了东营石油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分子生物实验室和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我们定位于发展高端产业,也一直在不断催化优质项目入驻,目前已经与美国休斯敦大学、德国卡塞尔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6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创业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园区同时将提供行政、中介、信息技术、资金及创业培训方面的服务,为创业者和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也将享受到融资支持、财政补贴、人才绿卡制度等系列优惠政策。 据相关负责人透露,揭牌之后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将在加强软环境建设,健全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体系及制订完善政策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末,聚集相关创业企业50家以上,吸引海外研发创新人才80人以上,创造3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并且转化实施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自主创新成果,培养孵化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