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舞蹈、去卖菜、志愿巡逻……
“漂爸”、“漂妈”想法子解闷
本报记者崔立慧孙娜娜聂潇潇
  • 2013年10月12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11日,清风小区物业举办重阳节戏曲大会。 本报记者 周晋 摄
  从呱呱坠地到咿咿学语、从蹒跚学步到背起书包上学去,“老漂族”把儿女的孩子一天天拉扯大了。孩子上学了,他们除了做饭洗衣,接送孙辈上放学,突然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空闲,还真有点不知道该干什么。有几位“漂爸”、“漂妈”却找到了自得其乐的事儿,慢慢熟悉的城市环境也让他们增添了一份归属感。
 两名“漂爸”成立巡逻队
  59岁的张师傅住在安和小区已经5年了。“因为小孙女出生后没人照顾,找保姆花钱太多,所以我从利津搬到这里来给他们带孩子。”张师傅说到,“刚好有一户的车库要出租,我们就正好租下来,毕竟年轻人还是不喜欢跟老人住一块。”
  张师傅说,以为来这就是来看孩子的,结果孩子忙着上学做作业,突然就觉得没事可做。“有一天,我在小区里碰上一个跟我年纪差不多的老头,也领着个孩子,后来跟他聊起来才知道,他是利津老乡,也是帮闺女在这看孩子。”
  交了陈先生这个朋友,张师傅很高兴。他说,陈先生的孙子今年也上幼儿园了,两个人计划着干点什么事打发时间好。“去年的时候我看报纸上说,有人主动在小区义务巡逻,就像保安似的。我跟老陈一提,他也觉得好,所以我就跑去小市场上,买了两个红袖箍,自己拿笔写了个执勤。”说到这,张师傅的脸上笑开了花,除了孩子,他也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
  每天傍晚吃完饭,老张和老陈就相约碰面,就当散步地在小区里转悠。“现在吃完饭六点多,我就得出门了,有时候小孙女写完作业,也会跟着我一块,吃完饭就当散步了,一边巡逻一边锻炼身体,这事儿划算啊。”张师傅说,平常巡逻主要是维护小区的卫生,但发现不是小区的人,也会上去问两句。“有些人在小区里转悠,问他是谁来干什么他也说不清楚,碰上这种人我们就会马上跟小区的保安说,让他们注意着点儿。所以我觉得还是别让孙女跟着我出来转悠,免得孩子好动我又没看住,出什么事就麻烦了。”
 为适应城市生活学交谊舞
  11日,上午9点,住在海河北区的张桂荣正和一群同龄人聊家常。6个老年人,2个年轻人,4个小孩,大家坐在一起,像是一家人。
  张桂荣说,来东营住已经5年了,以前一直是住在史口镇。“说起我的老家,我真是很舍不得”,家中有7间砖瓦房,院中5个柱子支撑着房檐,门前长近50米的硬化地面,还有1亩4分地的菜园子。“家中装饰得很好,1儿1女都有自己的屋子。每年种的白菜、萝卜,我们家都吃不完,分给邻居。要不是为了孩子们,我们两口子是绝对不会离开自己家的。”
  5年前孙女出生,孩子们都上班,照顾不过来,张桂荣就从老家跑来照看孙女。“刚来时真的是不适应,住楼房感觉很憋屈,我真的是经常哭。”为了不让家中的1亩4分菜地荒废,她交给邻居照应,但是家中的庭院是没人照应的,石台缝中长着很高的荒草。每次回家,张桂荣都会将家中大扫除一次。“看着自己的床,心里想要是能在上面睡,肯定是很舒服的。”
  照看了3年孙女,外孙女出生了,张桂荣由儿子家转战到女儿家,但干的活还是一样的。照看孩子,伺候月子,给孩子们做饭……“老家看来是不能再回去了,跟孩子们住一起吧。我们是一切为了孩子的一群人,孙子们还要上学,还需要人照顾。”张桂荣说。老伴也在东营找到了一个临时工作,在东六路给企业照看厂房。
  为了寻找快乐,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张桂荣跟小区中一群同龄人一起,爱上了锻炼。每天早上起床,给孩子们准备好早餐后,张桂荣就在小区中跑步半小时。之后,在楼下与同龄人一起聊聊家常。晚上就在阳关365广场上跳老年健身舞。“我还到银座广场中跟别人学习了交谊舞,很复杂的舞步我不会,但是一般的舞步只要有舞伴我就能跟着跳。只要让生活充实起来,才能摆脱我的思家情绪。”张桂荣说。“现在开始适应城市生活了,还是偶尔会想家。”
  “开心农场”的乐趣
  “今天我三棵苦菊卖了两元钱。”家住海河南区的王女士“自豪”地跟邻居说。邻居们开始议论起来王女士在自家楼下有一片小菜地,不大,长1米半、宽1米。可就是这么一点点地面却是王女士的“开心农场”。1个冬瓜、4根丝瓜、一把韭菜、几棵葱……王女士都会拿到海河市场中卖掉。“其实我不是爱钱,也不是买不起菜,我就是图一个乐。”王女士。
  原来,63岁的王女士是为了照看孙子而从老家利津县北岭乡来到东营,这一来就近8年了,老伴还留在老家中,照顾86岁的老母亲。“我们两个人是分头照顾老小。”王女士说,平日里儿女都上班,很少有时间腾出来带我回家看老伴。“我还有晕车症,得让孩子们开车送我还能忍受,所以回家一次得将就孩子们的时间。”
  据邻里们介绍,王女士是比较内向的人,曾经有人劝她去跳广场舞,但她总是不好意思,“人多的地方我还是不太习惯的,更别说是上台跳舞了”。这下子,她思家的情绪就更难排解了,每天给孩子们做完饭,除了接送孩子,她就在家闲着。“在老家种地种习惯了,在这里没事可做,实在是很憋屈,孩子们都劝我在这里享福,那我就只好留在这里照顾孩子,都是为了孩子们。”
  “有时天不亮就见她在楼下拿着小菜耙倒来倒去,一茬茬种各种菜。如今在楼下又种了5棵辣椒,估计不久她又要卖辣椒了。”邻居张女士说,这其实是她应对孤单的一种方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