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入秋来,东营雾天没有“霾伏” |
| 是雾是霾,可参考空气相对湿度本报记者张坤通讯员张立 | |
- 2013年10月10日
作者:
-
【PDF版】
|
|
|
 | 9日下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片雾蒙蒙。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
|
随着秋天的到来,“雾霾”这对孪生兄弟一样的组合,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但是雾和霾并不是一个概念。东营市气象台工作人员称,东营近期出现的天气为雾天,并非霾,市民不要过分担心。 进入十月,雾天来袭 进入十月份,东营连续几天早晨,天空变得十分阴沉,雾气虽然不是很浓,但相隔几百米外的车辆与行人都比较模糊,远处的高楼在雾气中若隐若现。一些路人也戴上了口罩。市民周先生怀疑:“这可能是雾霾,东营发生好几次了。” 近日,雾天较多。7日早上,记者站在府前大街黄三角早报社的大楼里,往东眺望,最远只能看见沂州路一带的高楼,再往远处看,视野开始变得模糊。 雾偏白,霾偏黄 如何区分雾和霾,其中有一个参考指标是“相对湿度”。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出现的大气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在80%-90%时出现,那是雾和霾共同造成的;相对湿度高于90%,那主要就是雾了。东营7日的最大相对湿度达到97%,因此东营出现的是大雾天而并非霾。 东营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说,市民可以登陆东营市气象局网站(www.dyqxj.gov.cn),在首页左侧位置可以实时查看相对湿度。 “当然,市民也可以用眼睛直观判断。从外观上来说,雾看起来呈白色,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该工作人员介绍。 秋冬之交雾天多 雾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悬浮在贴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细水滴(或冰晶)的可见集合体。霾又称灰霾(烟霞),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变混浊,使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按照气象学中的规定,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10公里之间称为轻雾,低于1公里称为雾,水平能见度在200米—500米之间,就可以称得上大雾了,更强一些的还有强浓雾。”东营市气象台副台长张立介绍,“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相比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下降较快,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 张立说:“霾,则由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PM2.5可以被直接吸入肺泡,危害人体健康。很明显,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但容易一起出现。产生霾的大气环境往往处于弱风状态,风比较小,空气中的污染物、颗粒物不容易向外扩散,会使污染越来越严重,容易形成霾。如果空气湿度很大,容易形成雾和霾的混合物,那就是雾霾了。” 张立建议,市民可以在东营市气象台的网站上关注未来的天气状况,还可以关注是否有气象预警发布。在雾霾天里,有锻炼习惯的朋友应避免在清晨锻炼,可将锻炼时间推迟至下午;抵抗能力较差的儿童和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病患者等容易受雾霾天气影响的人群,外出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戴上口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