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闭幕 |
| 东营3所学校获优秀成果奖 |
| |
- 2013年09月26日
作者:
-
【PDF版】
|
|
|
|
|
本报9月25日讯(记者 李沙娜) 25日,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在东营落幕,会议在为来自全国各地的40个学校颁发了优秀成果奖的同时,还指出了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的问题,教育文学家傅东缨进行了会议点评,对学会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学术委员会指出,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初中学校中不少学校申报的项目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评审组对东营市育才学校的差异教育研究与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广饶县实验中学的文化建设、胜利四中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实践等都有很高的评价。 会上公布了获得优秀成果奖的学校名单,40所学校分别在综合改革、文化建设、课堂改革、课程建设、教育科研、学校特色建设六个方面获得成果奖。其中,东营市育才学校是获得“综合改革成果奖”的15所学校之一,在文化建设方面获得奖项的有两所学校,其中有广饶县实验中学,而东营市胜利四中也名列在10所获“课堂改革成果奖”的学校名单之中。 在会议上,教育文学家傅东缨指出,教育是一项“慢工程”,广饶县实验中学提出的“慧润”文化品牌,从小细节上为学生智慧发展储蓄能量就顺应了“慢的艺术”,校园里形成的氛围让孩子慢慢得到“滋润”。傅东缨还对3天的会议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目前教育或许已经进入素质教育新时期,也可以叫后素质教育时期,现在的教育需要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有效的课堂,如何让老师们主动起来很重要,并且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学校前沿的搭建也是学校应考虑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