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许世友在清河抗日根据地
  • 2013年08月17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刚刚过去的2013年8月15日,是日本第68个终战纪念日。1945年8月15日 (农历七月初八),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八年抗日战争中,在东营清河地区的抗日斗争也留下了深深印记,其中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许世友,在清河抗日根据地留下了很多故事。——编者
  许世友(1905-1985),1905年2月28日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水店区许家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因家境贫穷,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在少林寺学习武术。1926年,家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成立了农民协会,许世友回到家乡参加了农民协会。同年8月,许世友在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任连长,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同年9月,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8月,在革命处于低潮时,许世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11月,参加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928年春,起义军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从此,许世友开始了在人民军队的漫长革命生涯。
反“六路围攻”,他运用灵活战术打垮数量占优势的敌人
  1930年4月,红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世友在红一师一团任连长。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四军,许世友调第十师二十八团任营长。同年11月,调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三十四团任团长。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的反“围剿”和长征。曾七次参加敢死队,两次担任敢死队队长,四次负伤,表现了为革命奋不顾身的英勇精神。1932年7月,许世友任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参加指挥了攻打仪陇、南部、营山等战斗,共歼敌两万余人。1934年调红四军任军长,在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时,他指挥三个团保卫四川省万源城,以与阵地共存亡的气概,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垮了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坚守3个月之久,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8月下旬,红军右路军长征北上走出草地时,国民党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在甘南“堵剿”。许世友奉命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和红三十军一道,与敌鏖战两天两夜,将该敌全歼,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由于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红四方面军先后三次往返于草地,两次翻越大雪山。许世友指挥骑兵部队担任前卫,克服重重困难,沿途进行了频繁的战斗,打退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红四方面军渡过艰险、北上甘南创造了有利条件。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后,他进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深造。
一手夹起一个碌碡,摞起来,他一纵跳上去,开始讲话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四方面军大部编入一二九师。许世友先在抗大任校务部副部长,后随朱德总司令出师太行山,投身于抗日战争。他参加了太行山、五台山的战役,收复了被敌占的十几座城镇,创建了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他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副旅长,旅长是陈赓。同年12月,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进军冀南。
  许世友进入山东的第一役,实际上是1939年2月在邱县的香城固进行的。当时的邱县,在地理区划上还属于山东省管理。此战,陈赓交由许世友负责战场指挥,在我军骑兵战术的杰出发挥下,共毙日军大队长以下200余人,俘8人,缴获火炮4门、枪百余支(挺),击毁汽车8辆,我军虽然伤亡50人,却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这一仗,大长了我军志气,大灭了敌人威风,创造了平原反“扫荡”作战的光辉战例。之后,许世友参加华北党校的学习。
  1940年9月,为了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奉命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旅。同年11月,八路军总部派许世友前往渤海之滨和清河两岸的清河根据地,担任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从此许世友来到清河区开始与日、伪、顽军展开激烈斗争,建立坚固的清河抗日根据地。
  1940年11月初,许世友、刘其人等抵达清河区,在滨县刘春家村与景晓村、杨国夫、徐斌洲、李曼村等会合,共同研究了部队整编与根据地建设问题。杨国夫同志回忆录《战斗在清河平原》,这样记载了许世友到达清河地区后与众将领们见面的情景:
  许世友是在一个麦场上开始讲话的。但是大家都听说过他在少林寺以及红四方面军的传奇故事,于是,都开玩笑说看不到他的面容。许世友就围着麦场走了一圈,看到了秋末的麦场上的两个碌碡(山东农村用来打麦粒或者高梁等农作物的石头,重约三百斤左右,单个的高度约六十厘米)。于是就一手夹起一个,摞起来,然后一纵跳到上面,开始向将领们发表讲话!几天后,清河区主力部队集中于广北牛庄、北隋一带召开整编大会,宣布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旅建立,许世友任旅长,刘其人任政治委员,杨国夫任副旅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马千里任参谋处长。
扫除顽军及当地民团武装,解放黄河入海口地区
  八路军山纵第三旅约五千余人,下辖七、八、九共三个团,根据斗争需要,决定七团在清中博兴、广北一带活动;八团在清两高苑、青城、邹平、长山、桓台一带活动;九团在清东广饶、寿光一带活动。此时,许世友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清河区有日伪军七万六千多人,国民党顽同派军队四万多人,而山纵三旅只有五千余人的武装,敌强我弱,斗争极其艰苦。山纵三旅作为清河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既要担负保卫和巩固已开辟的清河根据地的任务,又要完成向黄河以北发展开辟垦区,还要承担打通与冀鲁边区联系的任务,面对日、伪、顽军优势兵力的层层包围,清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实际处于流山游击状状态,后勤机关缺乏安定的环境,生产与作战均难以开展!因此,寻找适于生存同时又相对安定的根据地,就成为刚刚成立的第三旅的首要任务
  山东纵队第三旅编成后,根据山纵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大练兵活动,部队进一步走向正规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以华北为其后方基地,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发动所谓军、政、经、文(化)、特(务)五位一体的“总力战”,频繁地“扫荡”和“蚕食”清河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国民党顽同派也疯狂向清河区军民进攻。在许世友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1941年1月,三旅九团奉命进军垦区八大组,扫除了顽军及当地民团武装,解放了以八大组为中心的黄河入海口广大地区。1941年春,正当三旅准备继续向北发展时,山东纵队命令许世友带一个团赴胶东参加反击顽军赵保原的战役
  1941年8月,胶东反顽战役结束,许世友率部返回清河区,即组织向黄河以北进军,先后攻占了罗家庄、宋家庄和义和庄等村镇,进一步扩大了垦区根据地。同时,山纵三旅一部主动出击,8月5日,包围了临淄岳家庄敌伪据点,消灭日伪军100余人。8月11日,寿光县侯镇等据点的日伪军100余人到南河一带“扫荡”,山纵三旅九团三营在东北河与敌人遭遇,经激烈战斗,毙伤日伪军30余人,生俘日军军官3名。8月17日,攻克顽军张景南部邹平东苑据点,毙伤俘顽军1500余人,缴获长短枪一千余支和大批军用物资。
  仅1943年一年时间,指挥胶东军民作战975次,歼敌l万余人
  1942年2月,许世友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参谋长。同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山东纵队改为胶东军区,许世友任胶东军区司令员。他领导胶东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发展壮大人民武装,粉碎了日伪军频繁地“扫荡”和“蚕食”,打得敌人心惊胆寒。仅1943年一年时间,他指挥胶东军民与敌作战975次,歼敌l万余人。1944年8月,在对敌开展秋季攻势战中,实现一个月歼敌伪5000余人的作战目标。1945年春,他率部讨伐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克万第、战左村,席卷五龙河两岸,清除了胶东地区抗日的障碍,为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东线兵团(后称山东兵团)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等职。1947年上半年,率部参加了莱芜、孟良崮等重大战役同年8月,他和谭震林一起,指挥四个纵队又两个师,接连取得胶东保卫战和张(店)周(村)、昌(乐)潍(县)、兖州诸战役的胜利,共歼敌l4.7万余人,解放了十座城镇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1948年9月,他和谭震林、王建安同志一道,按照中央军委华东野战军的部署,指挥部队经八昼夜激战,攻克山东省会济南城,毙伤俘敌11万余人,使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在长达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许世友同志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