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8月06日
作者:
-
【PDF版】
|
|
 | 40岁的陈刚(化名)来自重庆,他手拿经书,在法师带领下认真诵经。
|  | 早课上,三位信众穿着海清,认真诵经。 |  | 午休后清扫寺院,也是来这里清修的信众们每天要做的事情。 |  | 王悦(化名)坐在摆设简单的宿舍里,用笔记本电脑和朋友们分享清修的生活体验。
|  | 晚上7点,信众们面对面坐下,在智渡法师的指导下静坐半小时。 |  | 李欣(化名),结束了的短暂清修生活,和其他信众们道别。 |
|
 出家,清修,如此洒脱的字眼在我们奔波的生活中,听上去很遥远。就在7月初,浙江慈恩寺的“短期出家”活动,让这件在佛门看来本是平常的事情,得到了远超预期的关注。很多人慕名而来,拖着行李,走进这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石窟古刹,开始了一段出家的日子。 慈恩寺里包括主持智渡法师共有4位出家人,另外还有12名参加“短期出家”的信众。寺庙的生活很简单,凌晨3点半,伴随着钟声,信众们就要起床上早课,由3名法师主持仪式。 对于这些佛学初学者,师傅们不会强求过多,只要虔诚、安静,跟着大家的节奏动作就行。信众们用斋的地方,男女分开坐,饭间不允许说话。 40岁的陈刚(化名)来自重庆.大学毕业后,陈刚应聘到国企做销售,后来辞职和朋友开了酒吧。没经营多久,又去做建材生意,亏了一大笔钱,精神打击很大。陈刚希望能在寺庙清静下,放下内心包袱。 在普通人看来,出家修行是比较高雅的一种减压方式。出家人崇尚清苦,寺院的生活也确实较为艰苦。这种与现实生活中崇尚物质的反差,反而能带给人一些心灵上的撼动。 下午5点时,信众们开始排队准备上晚课。晚上7点,信众们面对面坐下,在智渡法师的指导下静坐半小时。他们闭上双眼感受每一次心灵的呼吸,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晚上8点,暮鼓敲响,一天的清修生活就结束了。来自温州的王悦(化名)坐在摆设简单的宿舍里,用电脑写日记,和朋友们分享清修的生活体验。男女不限,能自带手机、电脑,而且寺庙里有WIFI,这些都是短期出家能吸引年轻人的原因。 对很多普通人来说,“短期出家”就是到寺院中过一段相对清新宁静的日子,可5日也可5月,甚至5年。日子虽短,但一切都慢条斯理的寺院生活的确会让人“安静”下来,这种静来自心灵深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