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钢筋围城里的电焊工
  • 2013年08月03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文/本报记者 郭丹丹 片/本报记者 郑美芹
  在工地里密不透风的围墙里,记者看到了58岁的赵庆华,他正蹲在交错的钢筋网上面焊着钢筋。
  听到工友叫他,他焊完手上的活,顺着一根绳子爬上了近两米高的陡坡。
  摘下厚厚的手套,赵庆华露出黝黑的手臂,上面的疤痕不大却很多,时间久的已经跟深色的皮肤颜色很相近了。
  “干这个活儿烤得慌啊。”赵庆华说。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电焊周围的温度有近40度。电焊碰到钢筋,火花飞溅,时常蹦到他们的眼睛里。“眼睛很难受,流泪、红肿,焊的时候看不清。”赵庆华说。
  赵庆华并没有像其它城市的电焊工一样穿上厚厚的工服。“工地上太阳晒着,太热。”赵庆华用脏脏的黑手套抹了一把脸上的汗。
  “这是个技术工种。”工地上的人告诉记者,“受罪”。
  一直闷头焊着钢筋的王春飞是江苏人。他从17岁起开始干电焊,到今年已经28年了。提及比别人相对遥远的老家,他看似无所谓地笑笑:“挣钱呗。”说完又把面罩罩在了头上,也罩住了湿透的头发。
  赵庆华曾经在工地上受过伤。“具体哪年记不住了。在家歇了几年,总干这个太难受了。”然而重新出来干活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电焊工。“至少这个我会点儿。家里还有孩子,有的打工有的上学。他们得买房子,得娶媳妇儿。”
  王春飞的电焊技术是在学校里跟师傅学的,也有一些人是在工厂里学会的。他们大多都干了好几年。
  中午和晚上,工人们在工地旁的板房里休息,防暑措施只有他们自己买的小风扇。
  在工地上,电焊工是一种少数工种,工作常常集中在一个工程中的某几段时间。十几年来,赵庆华焊过的楼有一百多栋。电焊工们在工地待的时间往往比其它工种短很多,换工地也比其它工种频繁。他们是更加漂泊的一群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