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不是“保险箱”木偶皮影传承遇“危机” |
本报记者专访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本报记者任小杰 | |
- 2013年08月01日
作者:
-
【PDF版】
|
|
 | 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表演的木偶戏《真假孙悟空》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本报记者 任小杰 摄 |  | 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 本报记者 任小杰 摄 |
|
十艺节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正在东营市举办,集中展示着我国木偶戏、皮影戏的风采.来自15个省市的26支队伍,代表着当代中国木偶皮影戏的最高水平。就木偶皮影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上面临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会长李延年。 收入低,难留人才 创新才能驶上推广“快车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木偶皮影戏在老百姓的娱乐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在木偶皮影发展鼎盛的时候,湖南、河北等很多省都有上千个演出团体,为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带去欢乐。李延年说:“木偶皮影戏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老百姓都喜闻乐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皮影戏虽然也在不断地创新,具有着很高的文学和美学欣赏价值,但仍然有诸多因素影响它的推广,其他传媒方式的冲击、演出市场的制约、艺人老龄化、后备人才力量不足等等阻碍了木偶皮影的传承和发展。” “像开幕式上表演的《赵氏孤儿》,一个木偶身上40多根线,每个关节上面都要有线来操控,在3米多高的台子上来表演,赋予每一个木偶情感,没有五六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基本功是很难做到的。”李延年说:“演员们辛辛苦苦地练上很多年,出徒后只能每月拿到一两千块钱,这么低的待遇想让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一行是很困难的。应该通过政策的帮助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政策扶持可以帮木偶皮影戏发展驶上“快车道”。在“快车道”上如何安全平稳地前进,还需要自身不断改进创新,不断适合时代和群众要求。李延年说,全国各地的木偶戏多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了“非遗”并不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只有发展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没有发展就没有未来,更不用谈传承了。 接地气,与时尚接轨 还要注重国际化 “现在对木偶皮影这种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推广就像是“阳光雨露工程”,应当通过具体行动进行传播。传统戏曲这个品种曾经辉煌过,现在还处在复苏发展的时期。"李延年说,接地气,贴近百姓,培养一批新人,让大家都喜欢这个古老的艺术。 他表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具备很好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只要有了大量的观众群,让接触到木偶和皮影的观众通过不了解到了解这样一个过程,最后再爱上这门传统艺术。 “水木偶是越南的国粹,这一传统艺术深受当地和世界游客的喜爱,逢年过节时人们都会聚在一起观看,就像去北京就想欣赏京剧一样。越南政府特别重视对水上木偶剧的支持,不仅经常为本国民众和外国游客表演,而且时常出国演出,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其实水上木偶发源于中国,由于巡回演出不方便等原因,就慢慢失传了,现在想再恢复很难。”李延年说。 李延年说,我国的传统木偶皮影戏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某些方面还是应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不断改进,注重思想性的同时,再丰富其观赏性,不要盲目追求大题材、大制作,进而让我们的木偶皮影文化“走出去”,更加国际化,这对我国外宣工作来说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东营受检阅 从这次展演中汲取力量 李延年说,全国各地的木偶皮影剧团来到东营,为东营市民送上丰盛的文化大餐和欢乐的同时,也是对中国木偶皮影的一次检阅,艺术家们会从这次展演中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东营人民非常热情,这是我第二次来到东营,第一次来的时候是在演出前踩点,来到后我很惊讶,看到东营的绿化很好,空气很新鲜,和我之前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李延年说,“东营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有着饱满的发展热情,好多剧团的团长都说东营很美,很想在东营多住几天,到处转转,由于演出日程安排得很紧没有办法,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 谈到东营的历史文化,李延年还说:“东营广饶县是我国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孙武的故乡,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响当当的城市名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应该注重保护和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