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高温当灾害不该只关气象局的事
  • 2013年08月01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7月30日11时,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署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命令。这是中国气象局今年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这也是高温应急响应的最高级别。
  近日多地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覆盖了中国19个省区市,达31.7万平方公里。上海刷新140年记录,杭州刷新60年记录,湖南、浙江、北京、湖北、重庆、江苏高温覆盖三分之一国土。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江淮以及重庆等地还有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华东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39摄氏度的区域也还在扩大。
  把高温当做灾害来应对,这是央视在新闻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既然是“灾害”,那么,就需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来全面进行抗击和“救灾”,因此仅仅气象部门单兵作战,肯定是不够的。比如,高温天气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电力供应、供电安全面临考验。对农业部门来说,则要应对“高温逼熟”等问题。对医院而言,也会因为高温天气下相关病患发病增多而采取不同的应对。
  无论何时,人的生命安全要放在第一位。对那些在炎炎夏日里顶着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们,相关监管部门要多一份关注,要依法对用人单位的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措施实行监督,确保政策利好落到实处。比如调整作业时间,减少劳动强度,采取必要的停工设施,包括配备必要的药物等等,切莫让劳动者中暑伤亡的悲剧重现。尽管不少地方气象部门已经与电力、农业等部门建立了联动机制,但从各种“高温事件”频发来看,说明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还需要升级。尤其是,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有关部门,是否与气象等部门建立了科学的联动机制,还值得质疑和追问,因为权利保障在现实中还得不到应有重视。
  持续高温预警民生保障也当“升温”。各地政府部门要积极加大民生保障,提高公众的灾害认识,尽量地减少一些户外活动。还要开放更多公共空间。如启动社区纳凉点,主动向弱势群体伸出关爱之手、援助之手,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避暑场所,比如大的体育馆或者说一些其他的学校内的体育馆等等,让人们可以去纳凉,同时加大食品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严防严查有毒变质食品,切实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市民安然度过这个极端的夏季。
  笔者还注意到,尽管我们有高温预警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但只能是发布与传播预警信号,相关部门和企业是否严格按照高温预警信号保障公民权利,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笔者以为,高温下的联动不能是散乱状态,也需要更权威的机构来牵头和监督。                (凌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