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3年07月26日
作者:
-
【PDF版】
|
|
|
 | 教室内,不少人在学习技术。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
|
近日,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小于选择进入东营技师学院“回炉”,学习一门技术。她“回炉”的理由很简单,就是通过掌握一技之长,找份满意的工作。据了解,小于这样做出“回炉”举动并非个案,20多名大学生在东营技师学院“回炉”学技术,一些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也加入到“回炉”行列。 实践能力不强,想找“门路” 莱芜、济宁等地市民也来学技术 24日,记者在东营软件园见到了正在上课的20多名“回炉”学技术的学生,他们大都是本科毕业生,还有的是留过学的“海归”,其中还有一些将去美国读研究生。他们大都想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些“筹码”,而选择学习一门技术。 刚大学毕业的于益涵就是其中一位,她当年高考成绩是500多分,在报考本科院校的时候就暗自下决心,要考研究生。但考研并不是想象中得那么简单,虽然小于很努力,但最终没考上。 小于多次找工作无果后,她感觉学习一门技术可能会多些就业机会,最终选择来东营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参加培训。“我本科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但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虽然有时候也进行实践,但毕业后却发现工作跟学习的内容有很大差距。”她说,她的同学们中不少选择考研、考公务员,虽然有的如愿以偿,但也有一部分同学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但还是失败了,也失去了找工作的好时机,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像小于这样“回炉”学技术的,还有来自莱芜、济宁等地的学生,甚至有的来自河南省,“想学一门技术,给以后工作多增加机会。”刚毕业的刘新国说。 记者了解到,东营技师学院信息工程系每批学员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每年3月30日、9月30日开班,并且还免培训费、住宿费。这也是吸引部分人来“回炉”的一个原因。 孩子一岁半,坚持上课 最终成为企业工作骨干 除了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学技术,也有一些早已毕业的大学生来学技术,有的还是边带孩子边来“上学”。 正在上课的小岳出生于1982年,他本科学习的是机械类,但是不满意原来的工作,决定辞职。他说,即使现在要养家、养孩子,但为以后能更好地发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来试试学习一些技术。 同样出生于1982年的小周,是“回炉”学技能的“大龄”学生成功转型的典型。本科中学习中文的她曾尝试过考公务员、事业编,但最终在一家企业做了文秘,“后来公司倒闭了,我又赶上结婚、生孩子,又没有一技之长,很少会被单位聘用。”小周说。 小周告诉记者,当孩子1岁半的时候,她选择“回炉”学技术,“学习半个月的时间。没想到第一次到单位应聘就成功了。”东营技师学院的老师介绍,目前小周已经是一家企业在软件方面的工作骨干。 小周认为,面对本科或者专科的选择,就业才是最重要的,“自己一定要对职业生涯做好规划,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才是硬道理。”小周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