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了”购物袋,“火了”手撕袋 |
超市免费手撕袋成了购物袋,一天用掉3000只顾客不但拿来用,还多拿点儿回家用 | |
- 2013年07月05日
作者:
-
【PDF版】
|
|
 | 市民在蔬菜区购买蔬菜,本应一个购物袋即可,但是却多撕了不少手撕袋。
本报见习记者 张坤 摄
|
|
见习记者/张坤 2008年开始实行限塑令,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在六年多的“限塑令”过程中,超市的塑料购物袋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在超市肉类、海鲜、蔬菜水果、散装食品等销售区域,提供的卷筒式免费手撕袋使用量却骤增,浪费现象严重。 市民心态 反正不要钱 拿回家当垃圾袋 “限塑令”实施后,东营市城区大型超市的购物袋都已明码标价,百货大楼超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但部分市民却仍未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少数市民将超市提供的免费手撕袋当成了塑料袋的替代品。 不少超市内的手撕袋消耗量比“限塑令”实施前明显增加。7月4日,记者走访了银座、乐天玛特、振华、百货大楼等市区几个大型超市,在超市肉类、海鲜、蔬菜水果、散装食品等销售区域随处可见超市提供的免费手撕袋。 在济南路一家大型商场的超市里,记者看到,不少袋子由于接缝的缘故,不太好撕,不少被扯破因而无法使用。也有市民一下扯下很多,然后分装需要的东西,用不完的则扔在了手推车里。 “这些袋子不要钱,多拿点儿还能带回家装别的用。”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有类似的想法。“这种塑料袋子也不是很大,往往装一些稍沉点儿的蔬菜水果感觉一个不够,所以通常会多拿几个。”张先生说。 记者注意到,鲜桃货架旁的两卷手撕袋已经用完,另一通道的手撕袋卷轴厚度只剩三厘米左右。“早晨开门时来的顾客多是老年人,他们买蔬菜、水果会顺手多撕几个手撕袋,有的放蔬菜水果,剩下的就会带回家放起来。”一位促销员告诉记者,老年人舍不得花钱买垃圾袋,一般都是用超市或菜市场里的塑料袋当垃圾袋,现在塑料购物袋收费了,家里原来库存的塑料袋也快耗尽,所以会将免费提供的手撕袋当垃圾袋。“超市每天的消费者数量很大,所以所需的手撕袋自然也比较多。”该工作人员说。记者注意了一下,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卷手撕袋只剩下一两个。 市民逻辑 他们都能拿我为什么不能拿? 记者联系到银座超市的一位工作人员崔主管,崔主管告诉记者,现在超市手撕袋的使用量非常大,很多市民除了自己带着购物袋以外,都会或多或少的扯几个手撕袋回家用,“其实市民只要不是拿袋子拿得很过分,我们一般不会制止。” 崔主管说,有一次一个老人在蔬菜区那边扯了不下20多个手撕袋,我们超市的收货人员看到了以后上去制止一下,结果老人就扯着嗓子喊:“他们都能拿,我为什么不能拿,我来买你们的东西,用你们的袋子都不行啊”,搞得超市很被动。 崔主管告诉记者,一卷袋子的成本在20元一卷,一卷600个,四个小时能耗损1000只,一天超市营业12个小时,每天大约耗损3000只袋子,每天光手撕袋就耗损100块钱。 “有的手撕袋确实会因为本身的质量问题,造成拉的过程中被扯坏。”乐天玛特超市一位负责人刘先生表示,的确有许多市民会多扯一些带回家使用,但是超市不可能专门设人监督,这样的话人工成本需要多支出相当一部分。目前,各大超市还是以劝导为主,超市的工作人员看到有市民撕扯过多的手撕袋,会对其进行劝说,“其实市民撕几个袋子回家使用无可厚非,但是希望市民们不要浪费,毕竟塑料袋过多使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刘先生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