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让十多人获得新生 |
水上义务救援队,为清风湖夏日加把安全锁 | |
- 2013年07月05日
作者:
-
【PDF版】
|
|
 | 远处的湖中,不少市民们在水中嬉戏,东营市冬泳协会的成员一边在沙滩上热着身,一边关注着水中的情况。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  | 东营市冬泳协会的成员手持他们的“义务救援队”大旗。 杨海宁 提供 |
|
本报记者 段学虎 东营市冬泳协会有一群热爱游泳的人,他们一年四季都活跃在清风湖畔,这群游泳爱好者,还有着另外一个名号——东营市水上义务救援队。这完全是一个民间自发组织形成的爱心团体,这群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人,凭着自己的游泳长处,一次次把溺水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正是因为这群人的存在,市民在清风湖游玩戏水时,有了一把安全锁。 曾与110联网服务 救援队员平均超40岁 东营市冬泳协会会长杨海宁老家在烟台,从海边长大的他自小就爱游泳,正是因为这种爱好,让他把冬泳也带到了工作的城市——东营。“我们这群人都是热爱游泳的,别看不少人一把年纪,但是水性非常高超。一口气游个千把米不成问题。”杨海宁告诉记者,他和他的冬泳朋友们,可以说是见证了清风湖的变迁,“2006年清风湖改造,我们就见证了,建成之后,我们一直在这里游泳。” 杨海宁告诉记者,成立民间义务救援队当时只是一个巧合,“清风湖建成之后风光好,且设施完善,我们一群游泳爱好者就爱上了这里,而且当时清风湖并没有水上救援人员。2006年,他与相关部门联系,成立了东营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到目前已过了快八个年头。我们这群人也都是有爱心的人,原本别人在水中遇到麻烦,我们也会帮忙,成立了水上义务救援队之后,我们的救援也更名正言顺了。”据了解,水上义务救援队最鼎盛的时候,曾经与110联网服务,“有人溺水,接到报警,我们与消防、警察、医院一起赶赴现场。”据杨海宁介绍,他们水上义务救援队几年来先后参与成功施救溺水者不下10人。 “目前,水上义务救援队约有15名成员,都是我们冬泳爱好者,平均年龄超过了40多岁,我们也希望有年轻的游泳好手加入我们。”据杨海宁介绍,他和他的老兵战友们目前依然负责着其它一些水上活动的救援工作,“龙悦湖今年的几次活动,我们都是现场水上救援工作人员,我们热爱游泳,当别人在水上遇到危险,只要我们在旁边,冲上去肯定义不容辞。”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独自下水是大忌 几年来,东营市冬泳协会作为水上义务救援队曾经参加过不少水上施救工作,有的人被成功救起,更多的人却没有等到救援人员赶到,这也是杨海宁不愿意过多地宣扬他们水上救援队的原因之一。“清风湖曾发生过多次溺亡事故,很多溺亡的人都是已经失去生命迹象了才被发现,”据杨海宁介绍,“在我们协会里的这些老手们,都或多或少有过水中救人的经历,但是总结起来,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那些在水中溺亡的,除去寻短见的,基本都是会水的。” 一位冬泳协会成员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原因,“在几次发生的溺亡事故中,溺亡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多年以前会游泳,看到水后太兴奋,不顾一切就下水游泳。等到游到深水区,由于很久没有游过泳,体力不支,导致出现抽筋等现象。一旦发生意外,再加上人本身的紧张情绪,悲剧就很容易发生了。” 在采访中,义务救援队一位曾经参与过救援的成员也向一些喜欢游野泳的人提出了一些建议,“到了一个陌生的水域,一定要首先熟悉地形,如果对水中的情况不甚了解,最好不要单独行动,单独进入陌生水域游泳,连我们这些整天泡在水里的人都是忌讳的。另外,游泳初学者带一些救生圈、浮袖、飘球等救生设备也是必需的。长时间没有下过水的人一定要注意不能进入深水区。”据其介绍,在他参加的几次救援中,很多溺亡者都是犯了太兴奋、独自下水的忌讳。 有过溺水经历的人 一般不敢再下水 在6月份,冬泳协会的成员曾经救过一位溺水的初学者。作为当时的施救者,冬泳爱好者刘女士现在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她就是不小心进入了深水区,导致溺水。意外发生时,我是离她最近的人,发现的时候她已经有些失去意识,我自己当时也吓坏了,一手拉着她一手往回游,10来米的距离感觉太漫长了。当回到浅水区时,她苏醒了,我和她的眼里都是泪!第二天一大早6点钟,她就给我打来电话,庆幸捡回了一条命,说如果当时没人,后果将不堪设想。” “淹过一次的,一般都不敢再下水了。”曾经救起一位溺水者的救援队成员老郭告诉记者,几年以前,他在秋月湖救过一位溺水者,溺水者被救上来之后,在岸边愣了两个小时才缓过神来。“事后,他特意请我们吃饭,庆幸余生。之后,他又想来清风湖下水,但是当天正好发生了一次溺亡事故,现场的冬泳爱好者告诉了他,他扭头就走了,之后再也没见他下过水。或许真的是害怕了吧。”老郭说。 杨海宁告诉记者,一般有过一次溺水经历的就不会再下水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真正身处过险境的人,才懂得珍惜,而更多的经历危险的人,却没有挺过来。 民间救援没“名分” 管或不管都尴尬 目前,杨海宁和他的冬泳协会成员们还在坚持着,每天下午清风湖游客最多的时段,湖边总有他们值班的身影,“有我们在,一些在水中发生危险的人会更安全一点,但是危险发生不一定在什么时候,我们只能说尽我们的能力。”杨海宁还说,有时,他和队员们也感到这种民间的救援很无力。 据其介绍,清风湖每到夏日都会有大量的市民前来亲水游泳,这其中,有不少是一些游泳的初学者,当一些人不顾危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由于身份原因,冬泳协会的成员们管还是不管就存在问题。“有时候对一些进入深水区的人进行规劝,还会招来白眼,而且作为一个民间组织,没有管理权限,在这方面能做的也不是很多。我们都是义务在清风湖实施救援工作,身份上尴尬也给救援造成了不少不能说的麻烦。” “清风湖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人溺水的事情,每到夏天,我们都会希冀不要有不幸发生,在参与的救援中,有很多的人都没等到救援人员赶到的那一刻。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也会感到水的可怕。”杨海宁最后告诉记者,“远离水上危险,仅仅指望救援是不行的,一些游人较多的水域应该做足前期的安全防护工作,另外,市民自身提高安全意识,是让人们远离溺水悲剧的最好办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