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05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7月4日讯(见习记者 王逸飞) 他是啤酒节现场最忙碌的人。站在台上,他被所有人关注,走向台下,他接受着无数热情市民的欢呼。而他的工作不仅是带火现场气氛,更要压住现场。 从台上走下来的王潇,脸上布满了汗水。连续忙碌了一晚上,坐下来的他看上去有些疲惫。30岁的王潇是北京人,说话带有着明显的“京味儿”。他告诉记者,自己与青岛啤酒合作已经近十年时间,走过了全国十余个城市,今年,是他第三次来到东营主持啤酒节。 “东营这座城市让我觉得非常舒适,不喧嚣,干净美丽。而到了晚上,啤酒节让我看到了东营和东营市民奔放热情的一面。这里的人豪爽善良,爱交朋友。让我作为外地人感觉像在家一样。”王潇告诉记者,每次演出结束,都有几桌市民邀请他过去喝上一杯,他十分感动。 “主持人最重要的是烘托现场气氛,更重要的技能则是‘压住’激情。”王潇说,其实节庆类的活动主持和大家想的不一样,不是怎么嗨怎么来。其实节目种类的选择有个原则,不仅要点燃激情,还要恰当地把握好如何引导观众情绪,这是一个技术活儿。“我在主持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是让气氛嗨起来,再想办法压得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