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05日
作者:
-
【PDF版】
|
|
|
□评论员:曹豆豆 当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不断撒娇、卖萌、吐槽甚至发怒,只为求得一个正常休息的小长假时;给孩子们一个真正的假期,为什么变得如此吝啬呢? 每当电视里出现经久不衰的《西游记》画面,中小学生们悠长的两个月假期,也随之拉开帷幕。和成年人一样,面对似乎永远看不到尽头的课业压力,孩子们也在一个学期的辛苦之后,利用假期的时间放松心情、调整状态,为新学期的学习积蓄力量,正是为孩子设置暑假的应有之意。 不过现实是,越来越多孩子的暑假反倒成为一个学业负担更为繁重的“第三学期”。根据本报记者的调查,一到暑假,不少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夏日“礼物”,是日程满满的辅导班学习,从书法、舞蹈、英语到夏令营、游学团,不仅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花费,而且有些家长甚至认为费用越高,就越“心安理得”。 当然,家长们有自己的苦衷,假期时间长、社会不安全因素多,尤其是双职工家庭,没有条件看管孩子,把孩子塞进辅导班,成了变相找“托儿所”的权宜之计。更为重要的是,很多家长比孩子要积极地寻找辅导班,其目的还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下的攀比。“让孩子暑期上辅导班,大家都这么做,我们也不能落下。即使苦点、累点、省点,也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只是,家长们有再多无奈和焦虑,真正决定假期该如何度过的,应该还是孩子自己。如何让假期不是有其名无其实的空壳,更不要让假期成为孩子学习的中转站。假期如何过,怎么过,应该引起父母们以及全社会的重视。 换一种方式和方法让孩子更快乐、更幸福地度过一个清静的假期,家长和教育机构,都应该切实从孩子自身的需求出发,为孩子创造更为安全的社会环境、更为宽松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及自主性更强的素质提高课程,让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可以通过假期自主制定假期学习计划,有规律、有目标的支配和安排时间、调整身心,为下学期的学习储备能量。 其实,尊重孩子的兴趣和天性,才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把暑假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还孩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开心、快乐假期,才是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关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