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7月3日讯 6月30日12时,山东滨州市首条海底电缆——10千伏港区高压电缆成功送电,为滨州万吨港尽快通航奠定了基础。同时,标志着35千伏港口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滨州电网再向渤海腹地延伸16公里。 山东滨州港2×3万吨级码头通航在即,为服务滨州万吨大港通航用电。国家电网山东滨州供电公司积极向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争取,追加投资6305万元,启动港口供电应急项目。建设首条海底电缆全长16.35公里。同时,开建35公里35千伏港口线和35千伏港口临时变电站,全线共需组建输电铁塔112基,其中100基处在海水中。 据了解,本次回填土方量大,工程造价高。在港区敷设海底高压电缆,对于滨州供电公司来说是第一次。由于地处茫茫沿海,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在此期间,输变电工程公司调集300余名施工人员,打响港口供电的“攻坚战”。积极克服海水中施工难、基础开挖难、饮食饮水难“三大”难题,六个月啃下海底电缆敷设这块硬骨头。 (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