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额担保贷款叫好不叫座 |
200户办理名额,只有不到80户申请本报记者顾松 | |
- 2013年07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工作人员讲述办理小额贷款过程。 本报记者 顾松 摄 |
|
4日,记者从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2013年计划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发挥小额贷款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但这么好的政策却遇冷了。据了解,审批时间长是阻碍小额贷款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小额贷款相关政策,全面解读中间环节,敬请期待。 无利息也不能引人入“贷” 3日,记者来到东营区文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时看到,在申请小额贷款的窗口前,并没有市民在办理业务。 当记者以一名申请小额贷款的商户向工作人员咨询时,工作人员给了记者一份需要准备的材料明细表。表上列有申报小额贷款的商户需要准备7项材料。工作人员称,“备齐资料,审核完成后,就会将资料报到区里。” 文汇人社所王所长告诉记者,2012年街道办只是负责给申请小额贷款的商户盖章,后由商户携带有关材料到东营区申请,“今年我们已经可以办理5万、8万的小额贷款申报业务,10万以上的小额贷款需要到区人社局窗口申请。” 在致广大城乡居民的一封信中,记者看到,只要符合条件,人社部门将积极为市民提供办理5-20万元不等的小额担保贷款(小企业最高为300万元,最高贴息200万元),个人贷款的全部利息由政府财政承担(小企业贷款利息政府财政承担50%)。 小额担保贷款的政府贴息政策,对商户和准备创业的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件利好消息,但是记者调查中却发现,没有预想中的“火爆”场景出现。 3日,记者对东营区多个乡镇、街道办进行走访调查时发现,各单位上半年受理并申报的商户在40余户至80余户左右。 “今年我们街道办的任务是近200户,可是半年过去了,真正申请的还不到80户,我们这里申请的还算最多的。”据介绍,文汇街道办的200户任务指的是实际放款的商户数量,如果按照申报商户来说,要完成的数量更多。目前来看,今年完成任务有些困难。 审批时间长,半年70余人放弃申报 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12年10月开始,人社部门开始大规模地宣传关于小额贷款政策的信息,同时作为就业扶持项目,希望通过快捷的申报渠道,使居民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但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放款时间等问题,一些想申请的人仍持观望态度。 “有些商户的审批在两周左右,而有些5月份申请的,到现在还没有审批完成。”这位工作人员称,2013年上半年全区有70余人放弃申报小额贷款,“有时候如果一个商户没有顺利地完成贷款后,他再把自己办理的过程转述给身边的人,可能就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今年3月,从事加工制造业的企业老板李爽(化名),由于公司资金出现问题,在得知东营区小额贷款的政策后申请贷款150万,而该贷款一直到7月前后才放款,期间企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材料不齐,后来审核的时间也很长,4个月左右才完成审批。”李爽说。人社部门工作人员称,商户申报的额度不同,所提交的审核材料也不同,“现在小额贷款申报过程遇到的问题也在不断想办法解决,希望共同努力,真正让居民享受到政府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