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现在,许多年轻人热衷网购。近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一女大学生,网购花光两年学费跳楼自杀。记者调查东营几所高校发现,有的年轻人无法克制购物欲,看见打折、包邮商品,不管是否需要就想买下来。有的大学生为了网购,花掉了半年的生活费,有的年轻人为了网上买篮球鞋,一天只吃泡面。 因为无法控制网购欲望便自杀,还有的大学生干脆把一张写着“再网购就剁手”的图片设成电脑桌面,时时提醒自己,可见,网购欲望是何等强烈,而抑制网购欲望又是何等艰难的事情。 网购欲望强烈,原因是多方面的,支付快捷方便、打折诱惑以及真真假假的质量“好评”,还有诱人的货物图片等等,让人欲罢不能。 网购,不仅浪费钱财,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因为大量购买造成物品闲置,不利于勤俭节约品质的培养,还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增长知识才干。尤其是网购时的“秒杀”抢购,让许多大学生彻夜等待,影响睡眠,消耗精力,得不偿失。 大学生是消费者,本身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父母的资助,家境好一些的,网上购买一点东西还说得过去,如果家境贫寒,再陷入网购不能自拔,对于家中父母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因此,大学生必须限制网购。限制方式有很多,比如拒绝上网输入电子商务平台网址,比如对网银每天的在线支付上限进行限制,控制在一定的金额内,再比如到线下挖掘实惠,多到超市、批发市场直接淘宝,等等。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我约束能力,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网购欲望。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有行为控制能力,面对网购欲望,还是有能力有办法加以限制的。 当然,面对个别大学生疯狂网购的现象,学校也不能袖手旁观,可以组织心理专家对他们加以引导,不能因为网购属于个人行为,便任其发展,不管不问。毕竟大学是教育人的场所,学生网购成瘾,勤俭品质缺失,学校也有责任,而学生天天靠在网上,也说明大学校园学习氛围不浓,而学校在管理上也存在漏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