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6月18日
作者:
-
【PDF版】
|
|
|
应中国政府邀请,潘基文将于今日对中国进行为期四天正式访问。潘基文在访华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将是我在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国领导人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后首次访华。我十分期待与中国新领导人会晤。” 据报道,六月下旬,韩国总统朴槿惠也将对中国进行访问。 自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以来,多国领导人对我国进行了访问。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表示,现在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都排队。 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开始了任内首访。 中国外交新布局 如果在地图上,找出3个月内与中国进行了首脑外交的国家,然后把它们与中国相连的话,会发现线路众多,像大型航空公司的宣传图册一样,覆盖全世界。 3月22日,履新刚刚一星期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首访。接下来的8天里,他访问了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南非是金砖五国中唯一的非洲国家。习近平主席不仅在南非参加了金砖五国领导人会议,还会见了非洲多国领导人。 4月初,1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来到海南,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的碧海蓝天下,习近平为多位领导人举行了欢迎仪式。当时有分析称,中国春季外交迎来了新高潮。 4月25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5月5日,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访华;5月6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中国在巴以问题上做出的努力,为世界所关注。 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开始任内首访。他访问了南亚最重要的两个邻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并赴欧洲与瑞士结束谈判达成自贸协定,之后访问了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德国。 李克强总理访问还未结束,外交部21日发布消息:5月31日到6月8日,习近平将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 更引人瞩目的是,习近平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总统会晤,这开创了中国领导人访美的新形式。 按照此前各方分析,习近平和奥巴马将在今年9月俄罗斯举行的G20峰会时见面。如今,提前了几个月的庄园会晤,令人们看到了中美领导人交流的迫切愿望。 外交“组合拳” 面对3个月内一系列密集的高层外交活动,有媒体用“组合拳”来形容。 “可以看出,中国新领导层的开局外交,坚持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中国的外交局面要更好地铺开。”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表示,不仅是领导人出访,现在来华访问的外国领导人都排队。 “我们都安排不下,一个接一个。”马振岗说,“近年来,中国已进入了国际舞台的中心部位,各国都看好中国的作用,更愿意和中国加强合作。中国外交并非像某些人描述的那样陷入了困难和孤立,我们的朋友很多。” 中国外交总体布局历来的规矩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从上述的访问国家来看,中国新领导层的外交“组合拳”并没有跳出这个大框架。可以说,中国新领导层外交的大框架没有变,变的是风格,变得更加进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表示,“近期的中国外交行动体现了非常强的自主性,过去基本上是人家刺激一下,我们再做出反应,现在则是非常主动地出牌。” 领导人的首访,历来被视为下一阶段国家外交走势的风向标。针对习近平、李克强出访体现出的中国外交布局,香港《明报》近日刊文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外交逐渐向道义、利益与力量兼备的均衡性结构转型,经营周边、平衡东西是这一方略的具体表现。 各国政要访华 法国总统奥朗德 4月25日、26日,就任不满一年的法国总统奥朗德首次踏上中国大地,希望与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开启他上任后期待的“中法合作新周期”。 奥朗德是中国新领导层上任后首位来访的西方大国元首,随行的代表团也是阵容最庞大,共计260余人,包括8位政府部长、10余位议会议员和53家企业代表。这凸显了法国左翼政府将延续甚至更加重视对华关系。 奥朗德总统吸取了前任因执意接见达赖而致法中关系出现反复的教训,中国也不出意外地给予他高规格礼遇: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等中国国家领导人先后隆重接见奥朗德。 中法双方基于当前国际格局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和自身面临的一些问题,希望在继承和发展互尊、互信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互利合作,通过深化经贸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和共同维护海外利益等方式全面推动共同发展,切实落实和发展中法关系的最新、最有潜力的“第三引擎”。 中方愿扩大进口法国产品,法方则愿为中国企业赴法投资提供良好环境。两国还将推动货币互换合作,建立高级别经济财经对话机制。 一言以蔽之,两国政府和人民都期待着中法能携手传承互尊、发展互信、推进互利,并推动“三引擎”间相互协调和促进,让中法关系在“法中合作新周期”加速向前迈进。 巴以领导人先后访华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5月7日结束了对中国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5月6日抵达上海,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 在巴以领导人访华的日程中,两天是交叉重叠的,这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期待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能够斡旋促动巴以恢复中断多年的和谈。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 这是阿巴斯第一次以巴勒斯坦总统身份访华,而内塔尼亚胡则是在访问其首要盟友美国之后紧接着访问中国的。阿巴斯还是中国政府换届后来访的首位中东国家领导人。 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说,这些既反映了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关切,也反映了中东地区国家迫切希望听到中国的清晰声音、看到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巴以领导人均高度重视中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他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说,中国在巴以问题上长期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与某些国家为了一己私利而采取偏袒一方的行为不同。 中国承担着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责任。2002年中国政府首次任命了中东问题特使,这是中国积极参与解决中东问题、促进中东地区和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此次巴以领导人‘前后脚’访华则是新的标志性的事件。”董漫远说。 金正恩特使访华怀心机 正当朝鲜半岛局势波谲云诡之际,朝鲜方面突然于5月22日宣布,朝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崔龙海,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特使的身份到访中国。人民军上将李永吉、党中央副部长金成男、外务省副相金衡俊、人民军中将金秀吉和有关人员同机前往。韩联社称,这是金正恩执政后首次向中国派遣特使,也是朝鲜自去年8月派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访华以来,时隔9个月派遣高官到中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朝鲜问题专家于迎丽指出,金正恩特使访华,这件事本身并不出乎意料,但所选的访华时机确实很微妙。于迎丽认为,金正恩特使此行,很可能是为了尽快解开中朝关系上的“疙瘩”,为将来中朝领导人会晤铺路。 于迎丽表示,金正恩派遣特使访华,就是为了尽快缓和中朝关系,为自己亲自访华营造良好氛围。于迎丽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的第2094号决议,中国当时投了赞成票。随后就有报道称,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停止了对朝汇款业务。因而,朝方特使的首要目标,显然为将中朝关系恢复到“此前的友好程度”做功课。 另有分析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6月7日到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报道称,“鉴于朝鲜最近发出一连串不断增强的威胁,奥巴马(将在会晤中)敦促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促使这个孤立的邻国收敛其乖张行径”。《朝鲜日报》则猜测,习近平与奥巴马会晤期间,“中美双方很可能会就朝鲜半岛局势交换重要意见”。无独有偶,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发言人金杏5月22日表示,韩中双方正在对朴槿惠总统6月下旬访问中国一事进行协商。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美、中韩领导人在6月份会面都会谈论朝鲜半岛局势,如果朝鲜不能在这两次会晤之前与中国进行良好沟通,那么势必心里没谱,甚至还会感受到不小的压力。金正恩特使此时访华,可就一些重大问题与中方通气、协调,防止陷入更为被动的外交局面。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