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服务顾客笑僵了,有的协调人力忙晕了,有的督导店员累坏了 |
走近夜经济“点灯人” |
| |
- 2013年06月18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见习记者 王逸飞 陈峰 当夜色降临东营,当灯火点亮城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方能卸下一身的疲惫,享受这静谧的夏夜。而在繁华中央——城市的商场、饭店、娱乐场所,还有一群忙碌的身影,继续着自己的工作。他们是东营夜经济有关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东营夜晚的“点灯人”。6月17日,记者采访了三位夜经济从业者,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营夜经济的缩影。 超市收银员刘露露: 一晚为400多顾客收款 “您的小票请收好,欢迎下次再来。”17日下午5时,为一名顾客结完帐后,刘露露抬手揉了揉脖子。记者问她是不是很累,刘露露笑言,“还好,晚上更忙”。 刘露露是银座超市的一名收银员,按照班次轮换她今天上晚班,从下午两点开始,刘露露已经在收银台站了近4个小时。记者本想在她工作间隙和她详聊几句,无奈顾客排队人数太多,只好作罢。 直到6点钟,替班的同事来接班并让她去餐厅吃饭,刘露露才抽出空与记者交流。在商场的员工餐厅,刘露露边吃饭边向我们介绍,25岁的她2010年就来到了银座,一直做收银员的工作。父母和男朋友都觉得她的单位挺好,每个月两千多元的收入她也很知足。刘露露吃饭很匆忙,不一会儿就放回用完餐后的餐盘,快步向商场走去。“晚上顾客特别多,工作很紧张,得赶紧回去。”刘露露回头告诉记者。 回到收银台的她,又重复起之前的工作。每一位顾客前来结账,刘露露都会亲切地喊一句“欢迎光临”,然后给商品打码、收款,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而熟练地敲击着。帮客人装袋后,双手递上打印好的小票,并送上自己亲切的微笑。 记者大体数了一下,从7点开始的半小时时间内,有六十余位顾客从刘露露所在收银口结账,平均一分钟两至三人。“现在是夏天,来超市的人多了,从7点开始一直到下班结束,基本上一直在忙,多的时候一晚上每个收银口可以过四百多名顾客。”刘露露说。 像刘露露这样的收银员,收款工作一般在9点半或10点结束,再用半小时的时间交账,回到家里往往就11点多了。而每月大约有一半时间是晚班。虽然每天都要站七八个小时,但是刘露露并不在意工作上的劳累。“我们越忙就代表商场经营越好,这是好事”。 刘露露告诉记者,休息的时间她一般在家睡觉或是上网,还会给自己的男友做一桌热乎的饭菜。她还特别说道,“我是个喜欢晚上逛街的人,不上晚班的时候喜欢拉着男朋友去济南路的商场、夜市,或是看场电影,那里很热闹。”这一刻的刘露露,看上去很幸福。 KTV主管张刚: 说话间也不停抬头看前台 24岁的张刚是好乐星KTV东城店的运营主管。记者中午联系他时,张刚还在休息中。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作息比较特别,上班时间多在晚上7点至凌晨3点,第二天上午和中午是他的休息时段。 晚上7时许,记者在好乐星东城店见到了张刚。身着白衬衣蓝领带的他正在前台协调员工派客。然后又亲自把客人带去了预订包厢。据张刚介绍,他每天晚上的工作主要是指挥并巡查现场、协调人力,有时也负责办理充值、做活动促销。几乎店里每个角落的工作都纳入张刚的工作范围。 与员工交代好手头的工作后,张刚才从忙碌中暂时脱身,与记者聊起来。他告诉记者,自己毕业后就来到了好乐星,至于原因,他笑答:“公司文化比较吸引我,发展空间也挺大的。” 张刚说话过程中,不时回头看看前台,“工作习惯吧,他们找我的时候比较多”。 作为娱乐场所的KTV是夜经济的一大衍生地。对此张刚颇有感触。“现在与三年前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相比,晚上店里的生意明显好了。总公司每年的客流量都是稳中有升的。而且持续时间也延长了。以前晚上10点后来唱歌的还不多,现在从晚上8点半到11点都是客流高峰期。”张刚透露,除了单纯客人数量上的增多,在夜间消费质量上也有所提高。像800至1500元起步的中高端消费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中年消费者为代表的消费群体扩大是其中主要原因。在整体消费水平上,每批次客人的平均消费都能达到400元。 “在我看来,东营夜经济比以往进步的关键在于市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生活方式的束缚,开始懂得享受生活,这对于消费者和商家都是双赢的结果。” 餐饮企业副总张斌: 一到晚上停车位就供不应求 张斌是四川成都人,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都曾留下过他的足迹。现在的张斌,是东营一家亲妈妈菜的公司副总。主要负责品牌推广和菜品研发工作。几乎每天晚上,张斌都在金辰美食街的一家亲妈妈菜餐厅忙碌至当天关门。 “在店里主要是做督导,晚间时段的客人最多,尤其是6点到7点这段时间。要保证好服务质量和水平。”刚才在门口指挥保安进行车辆调度,额头上还渗着汗珠的张斌说。 张斌在一家亲妈妈菜已经工作了4年,他告诉记者,与4年前相比,餐厅晚间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消费群体拓宽了,几年前基本上以商务接待、聚餐为主,现在家庭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点就是消费水平和档次明显提高,这与东营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张斌指向窗外,“每到晚上我们的停车位都供不应求。市民有了这种消费欲望,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虽然餐厅晚间的经营情况非常可观,作为闯荡过东西南北的张斌,对东营的夜经济还是有着自己的看法。“相比于比较好的城市,东营的夜生活质量还是比较低的,夜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这与北方城市的生活观念有关,更与一座城市的商业化氛围有关。” 张斌告诉记者,他理想中的东营夜经济应该是商业化氛围浓郁,特色文化鲜明的。“不管是餐饮业还是整个服务业,首先应该打造的是特色文化。要有真正把市民吸引出来的内容。发展特色文化,结合东营实际营造商业氛围是最重要的,东营的黄河口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打造对象。只有把品牌效应做好了,吃喝玩乐真正融为一体,商业运作才能成熟。国内一线城市的夜经济无不是依靠文化打造的商业化氛围而发展起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