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节本报小记者与父母共游招远
感恩、下矿洞、淘金一样也不少
  • 2013年05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小记者和家长到地下矿井参观。
           小记者们现场“淘金”。
  小记者和家长一起目睹博物馆大厅开山神针开启。
  文/片 记者 宋贝贝 白苗苗 实习生 牛明明
   12日,本报组织小记者走进招远市淘金小镇和黄金博览苑,共同游览了富有宋代气息的殿台楼阁建筑,亲身体验了在淘金河里“淘尽黄沙始见金”的乐趣。此外,小记者和家长们还深入矿井体验区,过了一把“黄金矿工”瘾。在一天的活动中,小记者们在感恩母亲的同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在旅途中也收获了无穷的乐趣。
感恩母亲,表演节目, “我要给妈妈唱首歌”
  12日早晨6时,在小记者们的欢声笑语中开往招远的淘金大巴准时出发。在车上,小记者挨着妈妈一个个地在位置上坐好,画面显得格外温馨。当问到小记者们12日是什么日子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高喊道:“母亲节”。为了感谢妈妈,不少小记者们自告奋勇地要表演节目。
  “我年纪小,没有很多钱给妈妈买礼物,所以给妈妈准备了一个吻。”说完,小记者李佳丽便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并在妈妈的脸颊上留下深深的一吻。“谢谢妈妈。”然后,李佳丽还不忘给脸上堆满笑容的妈妈说出自己的感恩之情。
  在车上,小记者们踊跃举手,“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小记者张紫藤面对着妈妈轻声地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也想给妈妈唱首歌。”“我要给妈妈讲个笑话。”“我想给妈妈说个绕口令。”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小记者们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艺,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祝福。
磨豆浆,淘金粒, “下午还想接着玩”
  在淘金小镇,虽然夏日炎炎,但不能阻挡小记者们出游的热情。在一处可以磨豆浆的作坊,小记者们不服气地要互相“比试比试”。4个小组的小记者,从没有磨过豆浆的孩子们你加水,我转磨,一板一眼地磨着。“快快快,他们都磨出好多了。”小记者们催促自己的队友加油,当看到新鲜的豆浆从石磨中流出时又欢呼雀跃地鼓掌。
  一路跟随导游,在淘金河边,小记者和家长端着“金簸箕”,在淘金河边亲身体验了一把“淘金”的乐趣。“没想到这河里真有金粒,我淘了好久才找到,听导游阿姨说这是足金颗粒,我要带回去给朋友看。”小记者王博超向记者炫耀他的“淘金”成果,小心翼翼地把小金粒放到瓶子里。
  “下午可不可以接着淘金啊,我还没挖到小金粒。”小记者贾凡恺端着金簸箕恋恋不舍地问道。虽然没有淘到金粒,但小记者们都淘到了金矿石,大家都将自己淘到的“宝藏”装到瓶子里,说回去后要给自己的朋友们讲述淘金乐趣。
下矿井,听故事, “原来矿工这么辛苦”
  下午小记者们来到黄金博览苑了解黄金的前世今生,体验黄金矿工的真实生活。下午2时左右,小记者和家长们坐上轨道车以采矿工人的身份到矿井体验区进一步探索黄金的奥秘,体验矿井由1000米平巷加一提升井组成,里面重现宋代采金和现代采金作业场景,让小记者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到矿工们工作的艰辛。
  “这里面好冷啊。”虽然矿井外热气袭人,但是一进矿井,小记者们纷纷抱起了胳膊,“好冷”。越往里走,阴冷的气息越强烈,岩石边上还不时地滴答着渗出来的水。“听导游叔叔说,黄金矿工平时就在这里干活,这里这么冷,很容易得风湿病,他们太不容易了。”小记者陈齐震告诉记者,“原来以为挖出来就行了,没想到工序这么复杂。”小记者们说,这次矿井体验,让他们更加明白了工作的艰辛,“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行业。”小记者孙偲凡和田伊彤感慨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