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5月02日
作者:
-
【PDF版】
|
|
 | 易小迪认为,东营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避免走入“汽车城市”的误区。 |
|
文/片 本报记者 王志刚 “东营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而避免走入‘汽车城市’的误区”。阳光100集团董事长易小迪日前在东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东营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未来城市化应合理控制土地成本,避免走入土地财政误区。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高楼堆砌 谈及城市化问题,易小迪认为,东营拥有众多的大企业落户,产业基础非常好。“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产业优势,城市化也就无从谈起。东营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产业基础优势,在城市化过程中发展总部经济,往大企业的办公基地、商业中心等综合型城市方向发展。” “但是,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建筑堆砌,不是建成山东最高的楼,不是有五星级宾馆,有奢侈品。城市化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产业合理搭配的过程,所有的城市化都要为产业、为居民服务的。” 他认为,东营市未来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土地成本,控制建筑的楼面价格成本,不能过分发展“土地财政”,不断炒高楼价。“房价地价过高,新的产业也没法落户。”他建议,东营完全可以利用好地大物博的概念,把环境打造好,把基础设施做好,并有效控制物业的基本成本,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易小迪表示,东营处在一个工业城市向综合化城市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这里聚集。“东营有产业,所以城市在转变过程中不断走上坡路,产业的聚集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年轻人将是这个城市的主力。”在他看来,这就对阳光壹佰青年白领公寓、时尚住宅及综合体项目提供了潜在客户资源。 东营应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交通问题是每一个城市都将面临的问题。据悉,截止到2012年底,东营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62.2万辆,人均拥有量已超过济南,已成了典型的“路上车比行人多”的城市。对此,易小迪认为,东营不能让老百姓走进“汽车城市”的误区,这是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犯的错误。 “只要汽车多,多宽的马路都不够用,多好的交通措施都治不了堵。等到城市走到‘限购汽车’这一步就无可挽回了。”易小迪建议,东营应该大力发展公交、轻轨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避免放任汽车保有量继续增长,“尤其对东营这样的产业城市而言,许多人上班地点相对集中,发展公共交通也有先天优势。” 未来地产业机会在二三线城市 谈及未来地产业发展,易小迪表示,在一线城市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的城镇化后,中国正在进入第二轮城镇化,中国大规模的城镇化热点将体现在二、三线城市场。 首先,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将成为住宅项目的热点城市。其次,机会来源于三线城市的综合体项目,“当前,三线城市对复合型产品即综合体项目需求非常大,他们打造区域商务、文化中心,营造城市客厅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他认为,未来二线城市仍是各品牌房企争夺的主战场,所以要靠产品创新与差别化竞争;三线城市目前还是空白,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有产业和城市功能升级需求,民企要在此大力发展具有领先优势的商务综合体项目。“对地产商而言,第二轮城镇化的机会就在于能不能抓住二、三线城市的特点。 就像踢足球,上半场(第一轮城市化)赢球赚钱靠的是买地,拿地越多赚钱越多;到下半场就要靠做产品特色,让产品本身的价值升值,还要会运营物业,保证对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部分自持。而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所以有许多地产商选择离开三线城市。” 当然,他也表示,一线城市郊区化的发展也是以后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建商务综合体项目 要在质量上下功夫 对东营住宅项目市场而言,易小迪说:“个人认为,想在东营做住宅项目赚暴利,基本不可能。只能老老实实做好项目,在质量和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做好品牌才能赢得百姓认可。” 他表示,阳光壹佰未来将在东营不断新推产品,“连续推出产品量大约在十几万平米左右。明年也会加快对东营的开发速度。” 在同样有志于在东营做商务综合体项目的易小迪看来,正在向综合型城市方向发展的东营,在这方面市场同样潜力巨大。 他认为,二、三线城市对城市综合体项目的需求量非常大,在未来城市发展中这种需求也是无尽的。“就像上海的新天地,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它对城市或区域周边所带来的辐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易小迪认为,当前房产市场正在往刚性需求方向发展,看起来这好像是调控的结果,但其实是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发展的结果。 “现在不支持三四套房,炒房的少了。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使得产业转移,随之带来大量年轻人就业,这些人会集聚在产业所在的地方形成新的消费群体。所以,未来新的消费市场年轻人会是消费的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