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3月29日
作者:
-
【PDF版】
|
|
|
26日,习近平主席乘坐专机抵达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人们常从新闻报道中得知,国家领导人乘专机抵达某国家,但对专机本身却没有更多报道。专机到底什么样?有没有“全副武装”?机上服务和舱位保障怎样进行? 外交部前礼宾司代司长、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对此进行了解答。鲁大使特别指出,为了践行节约,我国并不设领导人专用飞机,出访时用民航客机“客串”。 为何不设领导人专机 厉行节俭,专机成本高 世人皆知,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奢华如五星级酒店。但在中国,领导人提倡勤俭节约,不仅专机设施、配备保持着朴素风格,并且从严格意义上讲,国家领导人的专机是由普通民航客机“客串”的。 “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由国航负责,通常使用波音747。”鲁大使介绍说,正式出访前,民航总局会接到飞行任务,然后再由民航总局专机办公室布置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确定机组成员名单,进行飞机安检和改装等。从命令下达到准备就绪,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 等到主席回国,专机可以再恢复原样,继续从事商业运营。一方面不会造成浪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为了安全着想。 “飞机长时间不飞也会出问题,不能总是停在机场,平时也要飞一飞的。”鲁大使说。 此外,国航也曾对国家领导人没有专机进行解释:“一架波音747停飞的收入损失及折旧等财务费用每天要4万美元,设一架专机,成本上看并不划算。” 据为中国三代领导人担任专机机长、曾任民航华北管理局局长的尹淦庭回忆,1950年代没有真正的专机,早期中国领导人专机相当节俭,甚至有点寒酸。 随着国力日盛,中国民航开始有了自己的“专机大队”,全职负责领导人的出访活动。领导人专机相应地提升了和国力匹配的配置。 机上设施、配备比民航客机相对豪华,但远不是想象中的奢华。从新闻报道的画面中可以发现,中国的领导人专机保持着朴素的内饰风格。中国领导人专机是否具备和美国“空军一号”、俄罗斯总统专机一样的空中办公功能、是否携带核密码都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机上的通信功能足以应付出访期间和国内的联系。 客机如何“变身”专机 撤掉原座位换成会谈样式 虽然是“客串”,普通客机担任如此重大的任务,也必须经过细致地改装,享有全面的安保。 出访之前,专机工作小组要对飞机进行安全检修,要保证飞机几百万个零件任何一个都不能有纰漏。除此之外,还要对飞机进行客舱改装,“机上有轨道,撤掉原来的座位,换成适合国家领导人及代表团乘坐、工作、会谈的样式。” 除了安全保障,专机乘务组还要保证服务到位,配餐和用品的供应要齐全。 专机如何布置 首长席有客厅、办公室等 根据《民航执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乘机任务实施办法》,按照不同的级别,乘用飞机时享有不同级别的服务。 中国国家领导人专机的客舱布局与“空军一号”很像,大致分为四部分:前半段是国家领导人使用的首长席,包括客厅、办公室和卧室;中间是部长席,供主要陪同官员乘坐;再往后就是司局级官员的席位;最后的舱位安排给随行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此外,司局长席里面还设有警卫和医护人员的席位。他们坐得离领导人近一些,可以方便进出,及时为领导人提供服务。 为何用波音747 够大够远够安全 改革开放至今,国家领导人都是乘坐国航的波音747-400型客机出国访问。鲁培新解释说,之所以选择波音747,是因为它体积够大、航程够远、技术够安全。 飞行怎么安排 飞行前成立“考察组” 专机执行任务有一套完整的流程,要求准备充分、保障严密。主要流程包括: 外交部门与经过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联系,要求降落点提供高级别警卫工作。 飞行之前成立“专机航线考察组”,进行例行的航线考察。包括:考察航线、机场、保障的特点,再将资料带回来。 确保专机出访的地面安全保障包括:经停机场、东道国机场的航油、水、食物等的补给安全。 专机起飞前数个小时,进行全面清舱检查。 起飞并到达目的地后,警卫24小时巡视、看护。 (本报综合《解放军报》、《潇湘晨报》等)
■相关链接 专机飞越第三国 可向其领导人发致敬电 通常情况下,前往一国访问,在抵达该国国境前和离开后的交通工具,由访问国负责。也有一些国家派专机前往被邀国或到本国国境以外某地迎接前来访问的外国领导人。但这种做法越来越少。出访人根据本国条件和规定乘坐专机或班机前往访问,邻近的国家还有乘火车前去的。 国家领导人专机的入出境手续,通过外交途径办理。不少国家规定,对应邀前来访问的外国元首及其夫人,免予护照查验,不必办理入出境签证,作为一种最高礼遇。但其随行人员仍应照常办理。如需在第三国短暂停留,根据各国有关规定,办理过境签证。 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专机前往邀请国或自邀请国返回本国,如飞越第三国上空,有关国家视同该国关系,从专机上向第三国领导人发致敬电。但并非一律都这样做。专机飞越一国领空两次以上,一般只发一次致敬电。 (据《潇湘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