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障性住房将打造成幸福社区 |
记者为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 |
- 2013年02月27日
作者:
-
【PDF版】
|
|
 | 市直二期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鸟瞰图。(资料片) |  | 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效果图。(资料片) |
|
本报记者 聂金刚 2013年,东营市市直二期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些保障性住房是按照什么理念设计的?建成后将带给入住的市民什么全新体验?记者为您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实用:设施齐全,方便居民生活 项目位于东营中心城东北部,登州路以东,北二路以南,康洋路水系以西,汾河路以北,距东营市政府约3公里,北依金湖银河生态区,东临市经济开发区高科技走廊,南临东城北部居住区,对外交通便捷,处于城市重点建设区域。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 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既可扩大社会就业,又可以发展社区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小区建成后文化生活丰富,配套设施齐全。在新的社区里,让亲情、友情、邻里情、同事情得以延续,让家更温暖,让生活更舒服,让社区更和谐。 据了解,项目除了有煤气调压站、垃圾收集点、换热站、变电站、消防泵房水池等齐全的配套设施外,还包含一处便民会所,内设便民店、治安联防站、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会所的设置成为南北地块的衔接点,将整个地形巧妙联系,为整个社区增加了一个亮点。 安全:设计合理,打造安全社区 记者了解到,项目最高的建筑为15层、47.4米,地下一层为车库。小区停车主要由地面停车和地下车库解决。公共租赁住房设置了246个停车位,其中地上85个,地下161个。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共设置220个地上停车位。 项目道路交通将实行人车分流,营造安全、宁静的社区氛围,同时考虑方便居民停车和出行。 另外,项目采用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以复合保温模板为永久性外模板,将其与混凝土浇筑为一体,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复合保温结构体系。永久性外模板产品具有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防火性能好、无安全隐患,与建筑物同寿命等优良特性。 记者了解到,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节能一体化设计施工技术简单,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建成后的保障房,将实现建筑保温与结构同寿命的目的。保障性住房的设计还创造性地设置了保温过渡层,避免了抹面层空鼓、开裂等质量通病问题。 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保温与模板合二为一,工程造价较低。永久性复合保温外模板可直接用作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外模板,将保温与模板合二为一,减少了施工工序和模板用量,无需再做其他保温处理,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综合造价。 美观:绿地、河流还有欧式建筑 据项目部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设计指导思想,规划地块呈矩形,一条河从中间穿过,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地块作为棚改房用地,规划用地面积3.98公顷。北地块作为公租房用地,规划用地面积3.60公顷。建筑层数由南向北,由低到高排列,使建筑完美地与环境相结合,水系景观也更加自然地渗透到社区之中。 记者了解到,项目建筑采用简欧风格,整体观感追求典雅庄重、舒适和谐;色彩以灰、白等浅色调为主,简洁美观;装饰材料以柔性仿石面砖和涂料为主,力求稳重大方,体现高雅的建筑品质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记者了解到,项目景观绿化也很到位。居住区的绿地布置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小区中心主要用草地和大树来装点,景观步行道是木石小径,体现亲切氛围。围合小区的道路之侧有行道树和绿化带,宽度不等。 项目部工作人员描述,在绿化种木的选择上,力求体现地方特色。而且在绿化带上布置景观小品、健身器械和休闲茶廊,可供人们娱乐、健身和游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