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2月18日
作者:
-
【PDF版】
|
|
 | 人头攒动的大集上,孩子骑在大人的肩膀上边吃棉花糖边看风景。 |  | 整个年集在大山之间干涸的河道上,高处看去蔚为壮观。 |  | 土肥皂商贩用铜铃代替吆喝叫卖。 |  | 补锅摊在城市内已经不多见。 |  | 茶叶、烟叶摊上原始的杆子秤依然承担着称量的任务。
|  | 大刀剁肉中透着浓浓的年味。 |
|
文/片 本报记者 段学虎 在农村,春节前的年集给忙碌了一年的乡民们一个放松、购物的好机会,置办年货的同时又能与乡里乡亲逛街游玩,琳琅满目的年集成了不少村里人期待的“花花世界”。在潍坊青州与淄博交界处,有一处庙子大集,这个已有500余年历史的大集,成了方圆50里地的村民们主要的消费市场。 庙子大集位于青州市庙子镇庙子村边的淄河东岸上,据史料记载,成集于明朝,三次改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固定到现在的位置,集期为农历逢三逢八。目前集市占地约1万平方米,摊位数百个,年集人流量达到数万人。而每年农历的腊月廿三和廿八两个集则为最盛。据庙子村村民介绍,庙子大集是当地方圆50里内最大的集市,曾有一个夸张的说法形容庙子集人多,“站在大集中间,双脚离地一步不用走,就能被人流送到集边上。” 由于远离城市,大集上保留了一些原汁原味的年集习俗。2月8日,农历腊月廿八,记者来到庙子大集,在年集上体验年的味道,用镜头记录下这一有特色的大集文化。在大集上,商贩和乡民们的质朴让人感受到一丝纯净,那些儿时才能见到的稀罕玩意儿在大集上被一一找到,勾起了多少人儿时的回忆。 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实附近的村子里都有了超市,交通便利,进城采购也不再长途跋涉,但仍然能在大集上看到人山人海的场景,其实集上的商品不比超市里便宜,赶年集,赶的就是一个“年”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