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1月16日
作者:
-
【PDF版】
|
|
|
李力言/文 污染当头,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谁也不能置身事外,政府部门更应冲在前头,做出表率。行甚于言,政府部门的减排行动本身就是有力的环保倡导。
PM2.5“爆表”,首先是有政府的责任。包括,过去几十年以来,政府部门不与国际上通用空气环保标准“接轨”,一直用PM10来自欺欺人,更不及时公开城市污染尤其是PM10或PM2.5的相关信息,即便公布了,也不更新,有一些数据也不够真实……除此之外,城市过大,人口过多,供暖、尾气过于集中,而一些地方的环保部门形同虚设,权力寻租,盲目追求GDP,对一些未脱硫脱硝的重污染企业只罚不关,甚至进行保护。对于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必须有所担当。 连续几天的雾霾天气仍在延续。华北、东北等地都在大雾笼罩中,长春市的PM2.5最高值超出国家标准的3倍多,空气质量达到了“严重污染”的级别,河北、吉林等地今天也继续发布大雾和霾橙色预警。对此,从公众到政府,有反思,更有行动。 污染当头,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区域,构成了责任共同体,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谁都有其责任。政府部门更应冲在前头,做出表率。行甚于言,政府部门的减排行动本身就是有力的环保倡导。公车停驶30%的决定,表明了政府部门先改自身、从我做起的态度,这比公车照开不误却要求私家车停驶的做法,显然更有责任心,也更有公信力。 其实,在净化空气上,各地政府部门能发挥带头作用的方面不少。最近,自上而下都在改作风,如果把不良作风与污染排放联系起来,能有作为的空间很大。 除了让公车有节制地运行,减掉不必要的建设项目,简化仪式庆典,不搞奢华的酒会宴席,节约利用水电纸张等办公资源,这些都是减少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北京到各地,这些方面的积极改变也越来越多。因此,通过改作风改掉一些不利环保的老毛病、坏习惯,让办公更加低碳、作风更加健康、干部更加勤俭,既能减轻财政负担,也会带来污染排放的减少,在全社会更是树立了生态文明标杆,激发出引导社会风气朝着清新朴实方向好转的正能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上的清新之风,也是城市空气得以净化的重要推动力。 当然,政府带头并不意味着事事亲力亲为,不顾工作需要和现实情况刻意追求低碳,那样只会陷入新的形式主义。应对雾霾,净化空气,不管是在应急预案还是常态工作中,政府部门都各有分工、守土有责,从执法监管到信息发布,从扬尘控制到公交运力,每一个部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只要恪尽职守,平时不松劲,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加强各部门协同配合,就能形成强大合力,进而带动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治理空气污染、建设美丽中国的热潮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