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1月16日
作者:
-
【PDF版】
|
|
|
近日,中国最大、最活跃的生活信息门户赶集网建立起中国最大的宠物救助和领养平台。但由于目前我国在动物立法方面的欠缺,收容能力明显不足,那么要人性化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提高城市的公共卫生水平,绝育和免疫应该是当前最重要的控制手段。目前,中国没有一部完备的《动物保护法》,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意抛弃宠物现象。流浪猫狗的激增已成新的“城市病”,有的人反思,伸出援助之手;有的人痛恨,出现虐猫事件。本报发出呼吁:不遗弃、不虐待每一个生命。
“猫妈妈”和46只猫共同生活了6年 家住铁西永乐的徐宏,是一位普通的保险专员,自2004年开始,她由可怜流浪猫到喜欢上了猫,只要发现有猫受到伤害,她都会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帮助它们。渐渐地,只要看见有残疾的流浪猫,她都会抱回家中悉心照顾、喂养,从1只、2只到现在的46只,虽然这些猫大多受过伤,不是少条腿就是缺条尾巴,但在她心中,这些猫和健全的猫没两样,都是她的孩子。 徐宏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200元,“一个月需要6袋猫粮,每袋100元,再加上鸡肝和鱼”,基本上她的所有工资都用在了养猫上。因为猫太多,徐姐还给它们起了名字,什么“踏雪1”、“踏雪2”、“大可怜”、“小可怜”的。带它们到宠物诊所扎针看病是常事,每天凌晨3时,她就得起床给这些“孩子们”做饭。 退休教师喂养流浪猫两载 刘老师已经喂养它们两年了,每天两顿。冬天,她怕猫不好过,特意把儿子的旧毛裤垫在塑料布下面给猫取暖。有些邻居看了,也开始投放些食物给流浪猫。刘老师说,她喂养流浪猫也是受别人的影响。两年前的一个周末,刘老师到鞍钢花园旁的焦耐院房区探望婆婆,无意中看见有两个人在喂养流浪猫。她好奇地凑上去,一打听才知道,被称为“程姐”、“红姐”的两个人已经喂猫三年之久,现在已有七八只大小不一的猫长期住在这里。刘老师从小就是爱猫之人,从此也开始喂养起流浪猫。 曾经有人问她们,这么劳力费神,还得花钱到底图什么?他们说:“我们只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流浪猫是一群被人遗弃的弱小动物,它们是脆弱的,但它们与人类一样,有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权利。刘老师说:“有些人说流浪猫越来越多,影响居民生活,但大家想想,造成猫流浪的原因不正是我们人类的遗弃吗?我们不奢望每个人都喜爱它们,但至少不要去伤害它们。”“程姐”说,主人不遗弃,才是猫的幸福。现在流浪猫越来越多,她们准备联系一家有爱心的宠物医院,为这些猫做绝育手术,减少流浪猫的数量。
七旬老太退休金多半用来喂养流浪猫 舍不得吃穿,77岁老太太每月千元退休金多半用来喂养50余只流浪猫。她担心自己走后,猫的生活成问题,渴望有人能接班。这个老人叫周桂华,老伴早年去世,家住40平方米楼房,室内摆设很简单。老人心地善良,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尤其是看到可怜的小猫狗在外流浪,都要将其抱回家,如今家里还收留着流浪猫狗。 老人给猫做食很细心,也很舍得。可轮到自己吃饭,常常是对付,甚至可以用吝啬来形容。老人早晨就买一根油条,一碗豆腐脑;饭更是简单:一袋方便面,三年如一日。老人每天都要分两回喂猫,上午10时和下午5时,因为附近共有7个流浪猫地点,一次根本拎不动那么多猫食。每次她都用塑料袋装好一部分猫食,再灌上瓶水。“咪咪,小花来吃饭啊!”来到一栋楼下,老人的声音刚落,几只花脸猫跑过来,围着老人脚前脚后喵喵叫个不停。 (宗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