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1月16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1月15日讯(本报记者 郑美芹 见习记者 孙娜娜) 本报1月15日A13版报道《与儿子相依为命,尹树同的新年“微心愿”:过年时能有点年货》见报后,受到了广大市民广泛关注。15日,渔港码头店负责人杨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并为尹树同家送去了年货及1000元善款;本报也为尹树同家送去两桶长寿花金胚玉米油。 15日,杨先生给本报来电:“尹树同的报道很感人,他的心愿就是有点年货过年,很微小也很朴实。我想给他1000元,给孩子上学用。” 当日上午,杨先生与秦女士一同来到尹树同家,将1000元交到尹树同手中,同时也带来了年货:两只烧鸡、一兜香肠、一兜鲅鱼。尹树同连声道谢,握着杨先生的手一直重复:“真是太谢谢你了!”杨先生说:“钱留给孩子上学用,他现在上大学也勤工俭学,毕业后有出息了,就能照顾你了。香肠要热热再吃,鸡和鱼放冷的地方,别坏了!东西不多,以后每年年底我们店发福利时就来给你送一份。也帮不了大忙,就算是过年的一点心意吧!” 秦女士说:“十个人帮一个人好帮,我们也算尽点微薄之力。” 杨先生介绍,1000元钱是渔港码头店员的爱心基金,是每月发工资时员工及员工家属自愿捐出的钱,用于帮助自己遇到难事的员工、社会上的贫困户及贫困家庭孩子助学。自成立半年来已经帮助了好几个贫困家庭。 记者也将报社提供的两桶长寿花金胚玉米油送与尹树同,尹树同高兴地连忙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啦!给你们添了这么多麻烦……”尹树同的左手不方便,由于一桶油很沉,他都会先倒入小塑料瓶中,再往锅里倒,为了省油,过年时也几乎不炸东西吃。 “有了这些年货,儿子回家就有年味了!我以前一桶油能吃4、5个月,这两桶油我能吃半年了!过年时就和儿子一起炸点肉吃!”尹树同说。 临走,尹树同扶着楼梯送杨先生和记者离开,嘴里还一直念叨:“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