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12月05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郝文杰 崔滨 12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入围山东省百强制造业企业,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是什么让东营民营经济如此蓬勃发展? 在这些胸怀梦想的东营民营企业家眼里,年轻而充满生长活力的城市、国家战略开发带来的难得机遇以及东营人血脉中的拼搏进取,是他们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动力。 立足高远,才能创新创富 今年2月1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营华泰集团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纸浆制造工艺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而这已经是华泰集团第4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样,已经能从其他冶炼公司视为“废矿渣”的废杂铜中进一步提炼出精铜和金银的方圆铜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从冶炼中排放的烟灰中要效益,通过对烟灰中金属元素的捕捉和采集,方圆铜业进一步发展出从烟灰里提炼锌、铅、铋、铟等稀有金属的能力。 华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建华说,以前人们总觉得造纸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但打破国外新闻纸垄断、打造千亿产业“大华泰”的梦想,让华泰永远不放弃追求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努力。 “通过企业不断的创新求变,华泰的现代化造纸不再是怕见群众和环保的‘丑媳妇’,而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靓女’。”李建华说。 而方圆铜业的崔志祥则从实业报国的角度感慨,我国铜工业大而不强,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制约了铜工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只有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走技术创新之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和新工艺,掌握领先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局面,才是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最终出路。” 生在热土,方能迅速崛起 在入选民企500强的同时,万通石化、东辰控股、华泰化工集团等10家企业还同时被东营市授予“第二届东营市功勋企业”称号。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企业的发展争得了更好地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国家的大政策和大环境为包括东营在内的国内民营企业的大跨越发展带来了指明了道路,东营当地的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则不断为进入快车道上的东营民营企业助力、开路。上下齐心,是东营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崛起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东营市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张学胜说。 东营市经信委副主任李建民介绍,为了鼓励民营龙头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向关联产业发展或适度多元化投资。东营市多部门在企业业务扩展、产业转型、筹措资金方面,在土地、规划、补贴和奖励等多方面给予了支持和鼓励。 为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每年东营市和各县区都会组织多次“政银企合作洽谈会”,加大对重点项目、高效生态经济、“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仅2012年东营市政银企合作洽谈会签约项目497个,签约金额522.62亿元。 仅今年前三季度,东营共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工业改造提升项目134个,完成投入235.1亿元,增速名列全省前茅,显著体现了政府的引导鼓励效应。 难忘本色,就能引领未来 “眼下,连续多年有10余家企业入围民营500强,说明东营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已经成长起来。”东营市工商业联合会秘书长张学胜说,而它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成功决策和艰苦奋斗。 “一群明白人,干了明白事儿。”这是张学胜对东营民营企业家创业成功最通俗的描述。明白人,是创业者们对于国家发展形势、政策的把握;明白事,是他们在企业发展中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 今天,东营的民营经济在12家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下,形成了造纸、橡胶轮胎、石油化工、石油装备等一个个产业集群。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培育的千百个民营企业正在东营这片热土上生长。 2012年前9个月,东营地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544户。其中,1-10亿元423户,10-50亿元92户,50-100亿元16户,100-200亿元12户。东营12家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他们对东营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愈加明显。东营成民营企业家成长的摇篮。 常年与企业家们打交道的张学胜说起东营的民营企业家,感慨良多。“东营企业家有个共性,那就是勤恳。他们都是从艰辛的创业中走过来的,现在家财万贯,但勤恳的作风不改。这也是东营民营企业的文化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