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11月29日
作者:
-
【PDF版】
|
|
|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韩正,工作后一直没有离开过上海。自2002年起,先后与陈良宇、习近平、俞正声三任书记搭班子任市长,期间也经历了世博会、静安区“11·15”火灾的考验。 11月20日,当了近十年上海市长的韩正,从俞正声手里接过上海市委书记的“接力棒”。 从2003年2月至今,韩正作为上海“大管家”,亲历了这座城市的高速发展、转型拐点、平稳慢增的不同时期。 实际上,1954年在上海出生的韩正,自1975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离开过上海的工作岗位,对于上海的特点、优势、问题和挑战,可能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 时下,一直强调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韩正,改任为上海市委书记,亦可见中央对上海转型的坚定决心。韩正也表示,将努力为上海这座光荣的城市、为上海人民的福祉尽心尽力履职,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对上海党风政风提出“必须‘四个严’” “我们抓工作,关键是看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11月22日和27日,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韩正先后前往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调研本市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在市纪委,韩正与大家座谈,坦诚交流。他说,上海的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当前群众对于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反响还是比较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要非常注重问题,从忧党忧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高度,认真履职,解决问题。对少数无视党纪国法、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一定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教育必须严格、纪律必须严守、管理必须严肃、腐败必须严惩,这“四个严”,是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障。
生于上海,工作后就再没离开过 韩正祖籍浙江慈溪,1954年4月生于上海,是个地道的“上海通”。 履历显示,1975年韩正最先从上海徐汇一家起重安装队的仓库管理员做起,后任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副厂长,并长期在上海化工系统和共青团系统任职,37岁时出任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1992年,韩正担任卢湾区区长,其间在华东师范大学完成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课程,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年,韩正担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两年后跻身市委常委,成为副省级官员;一年后担任上海副市长,经受历练。 2002年,时任上海市长陈良宇改任市委书记,2003年初,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当时尚不满49岁的韩正高票当选为新一届上海市长,从而成为上海50多年来最年轻的市长。 2006年9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震惊中外的上海社保案而被免职并立案调查,韩正代理上海市委书记。此后的一段时间内,上海政界普遍认为,韩正临危受命,实现了平稳过渡,而且政府作风更加务实。 随着陈良宇案逐渐尘埃落定,2007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继续担任市长。 此后,韩正又先后与习近平、俞正声两位市委书记“搭班子”。在其任期内,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
GDP增速下滑,转型是必须的 在韩正的十年市长之路上,上海也经历了从高速发展到转型升级的时代转变。 从数据上看,2008年是上海经济增长的一个“拐点”。1992年至2007年,上海经济连续保持16年的两位数增长,但到2008年,上海GDP增长率为9.7%,17年来首次跌入个位数。随后,2009年GDP增幅为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为1992年来的历史最低,在2010年稍有回弹后,2011年GDP增速继续放缓至8.2%,处于全国垫底水平。 上海GDP增速下滑的背后,实质是经济转型之痛。 韩正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上海的土地、资源、环境,都不允许延续过去的增长模式。实际上,上海从2008年之前就决定走一条超越GDP增速的发展新路。这条新路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提出,要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同时制造业要向高端发展;另一方面,要逐步将一般制造业转移出去。工业的“腾挪”从2003年左右开始,包括上海纺织在内的一批国企和更多的民营制造企业,开始向江苏、安徽、浙江等周边省市转移,有些以“飞地”的形式,在上海以外的地方开辟了新的上海企业产业园。近几年,上海最大的工业企业宝钢也逐渐将产能向内陆省市转移。 发展现代服务业,降低投资,再加上转移一般制造业,就可能导致GDP的增速下降。韩正认为,这是上海必须走出的一步。 转型的路充满风险与挑战 转型的路充满风险与挑战。如何深化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认识,克服意识形态和官僚主义的阻力,甚至如何协调与中央的行动,都是微妙而复杂的问题。 例如,上海转型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作为老工业基地,上海的国有企业特别强,经营性国有资产比例也很高。在全国,除了央企,上海的地方国有资产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域里是最大的。韩正在谈及国企改革时曾表示,改革的方向,一定是开放性、市场化的重组。除了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产业和政府必须要承担的基础设施外,都要加快推进市场化。 韩正亦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说,上海经济转型的枢纽在于政府转型,上海要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转变政府职能。因为相对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高端服务业,其核心是人的创造性的智慧劳动,这使得它对制度、文化、法治环境等的要求更甚于对基础设施、税收优惠的要求。 在韩正看来,上海的社会活力还不够,而社会活力正是要依靠改革。政府要尽可能使用公共财政去购买公共服务。如果大量的社会组织发育起来,去从事社会活动,完成社会职能,社会就活跃起来了。 (本版稿件综合《经济观察报》、《解放日报》、新华社) 一直在上海工作 韩正,男,汉族,1954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 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
1975-1980年上海徐汇起重安装队仓库管理员、供销股办事员、团总支副书记
1980-1982年上海市化工装备工业公司干事、团委负责人
1982-1986年上海市化工局团委书记(其间:1983-1985年复旦大学大专班学习)
1986-1987年上海市化工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
1987-1988年上海胶鞋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85-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
1988-1990年上海大中华橡胶厂党委书记、副厂长
1990-1991年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1-1992年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
1992-1993年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代区长
1993-1995年上海市卢湾区委副书记、区长
(1991-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与世界经济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5-1997年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综合经济工作党委副书记,市计委主任、党组书记,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主任
1997-1998年上海市委常委、市政府副秘书长
1998-2002年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2-2003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2003-2004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4-2006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6-2007年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7-2008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08-201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2011-2012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2-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 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做老实人 当清白官 11月20日,上海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正在讲话时说,深感担子重、责任大。将高举旗帜,解放思想,创新开拓,紧紧依靠上海市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尽心竭力、兢兢业业工作,不辜负中央和上海市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韩正说,他一定会努力做到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做老实人、当清白官、干干净事、务实在活。不推卸、不诿过,一切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带头遵守各项纪律,依法办事,自觉接受同志们监督,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