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同庆的十一,更像是我家的“春节”
家人团圆是最大的幸福
2018年10月0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今年的国庆长假又接近尾声了。想一想,自国庆节成为法定节假日以来,我们家国庆节的安排好像隔几年就有些变化。我们一家一年到头赶回老家的机会也就这么两次,春节一次,国庆节一次。举国同庆的节日,已经成了我们举家团圆的日子。
  最早关于国庆节的印象,要回溯到1999年。时值建国五十周年,那一年的国庆庆典上安排了盛大的阅兵式。我记得很清楚,那年的国庆节前夜下了一场雨,第二天天安门广场上的红地毯湿了一块一块的。我一改往常逢放假必睡懒觉的习惯,在国庆当天早早爬起来,吃过早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阅兵式开始。
  印象里当时彩色电视普及开没几年,家里那台海信电视的成像效果在当时让全家人都非常满意。我们在这台电视机上看的第一部电视剧是《水浒传》,潘金莲的扮演者在电视剧开播后不久就代言了一款保健品,广告在央视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唉,这几句真是暴露年龄。
  阅兵式开始了,通过电视,我看到北京当天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的,那时候也还没有雾霾的概念。伴着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整齐的方队依次经过天安门前,全家人的心情都跟着激动起来。直到阅兵式结束,心里的那种兴奋劲还下不去。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央视的新闻栏目都在挖掘阅兵式背后的故事。这是我对于国庆假期最早的印象。
  后来,随着年级越来越高,仿佛每次放假老师总会留很多作业,我对国庆节的印象都不那么深刻了,好像每个国庆假期的最后两天都在忙忙乎乎赶作业。啊,这并不是一个很美好的回忆。
  等到读了大学,国庆假期就是我从学校奔回家的日子。比起中学的暑假,大学的暑假并不是特别长,而且暑假我还在老校区修第二专业,住的是老旧的宿舍楼。济南的夏天,坐在宿舍的床上,整个人跟蒸包子似的往外冒热气,难熬的很。开学一个月后的国庆假期,拖着箱子穿过火车站汹涌人潮的时候,感觉自己足以用“英勇”二字来形容。心里早就列出一个长长的菜单,决心回到家挨个吃一遍。每天吃吃喝喝,挑一天出来专门用来逛街,采购些过冬的衣物。
  印象最深刻的是读大一时候的第一个国庆假期,一天的工夫我给自己买了七八件衣服,线衣、外套、牛仔裤。距离寒假还挺遥远,我感觉我妈给我掏钱也大方许多。第一次集中采购这么多衣服,心里那个爽别提了。
  如今,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每年的国庆假期,成了我们回老家和老人团聚的日子。
  因为姥爷的生日每年都赶在国庆节前后,国庆节回老家为老人庆生成了近几年的保留项目。可是一家人从来不对外说是为老人庆生,只说是大姐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聚一聚。怕是给其他亲戚们制造人情往来的负担,也怕来的人太多反而稀释了家人团聚的小小幸福。姥爷姥娘都快八十岁的人了,因此每年至少两次的回老家探亲,对于我们一家的意义更重了。相比过年回老家需要到处走亲戚,国庆节这次回去,除了奶奶家,我妈哪也不去,几乎天天偎在姥娘身边,娘俩儿有说不完的话。
  前几年,我们老家逐渐改成了社区,舅舅为两位老人在社区购置了新房。印象里,老人搬离老宅之前的两年,屋里开始漏雨,甚至房梁还折了一根,不得已用一根柱子撑起来。小舅自嘲“家里两口人学建筑,老人住的房子却用根柱子顶着”,心里怪不是个滋味。于是瞒着老人悄悄地选好了房子、装修好,直到把二老接出去。姥爷姥娘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人,如今住上新房用上空调、暖气,再也不担心房子漏雨、村路泥泞,看得出他俩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
  我希望这团圆的日子,永远进行下去。
  本报记者 崔立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